文 | 付一夫
“924”一周年之际,市场再次扬眉吐气了!
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涨0.83%,深证成指涨1.8%,创业板指涨2.28%,北证50涨2.03%,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飘红,成交额23471亿元,较上日缩量1713亿元。板块题材上,半导体、光伏设备、游戏、国资云、房地产板块涨幅居前,其中半导体板块大面积涨停;而旅游及酒店、银行、煤炭开采加工板块表现落后。相信在“924”一周年的这个特殊日子里,很多投资者都狠狠地回了一大口血。
然而,可能也会有人后悔拍大腿,没有在前几天市场连续调整的过程中大胆加仓买入,反而是因为恐慌而卖在了低点。
这便是今天的A股教给我们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此前多次说过的,一定要秉持牛市思维。
尽管历史一再证明,“牛市多急跌”,并且纵然是阶段性的调整和回撤,也往往只是长期上涨态势里的一个颠簸而已,但是多数投资者依然畏惧市场的回调,更难以在大跌降临之时果断出手买入——就拿近期行情举例,倘若现在回过头去看,前几天市场的连续回调不正好给了投资者低价买入的机会?然而在实践当中,依然有不少人不敢在回调时出手,而今天市场大涨反而又不敢上车,结果白白错过了大好的行情。
问题的核心在于,许多投资者未能在认知层面树立起坚信牛市的理念,也就是没有建立起所谓的“牛市思维”。
诚然,历史上的A股一直都是牛短熊长,尤其是经历了2022-2023年市场的漫长回调之后,不少投资者对“下跌”已产生近乎本能的警惕,即便市场已步入牛市,他们仍难以摆脱熊市期间形成的惯性思维,总把市场回调当做是见顶的不祥之兆。
事实上,熊市里的每一轮下跌或许的确是“逃命信号”,但牛市中的每一次调整,实则都是“倒车接人”的绝佳买点。若在牛市中仍套用熊市的保守思维,很容易在回调时早早下车,最终错失后续的主升行情。要知道,“牛市多急跌”的背后是上涨过程中的筹码交换与蓄势整理,并非趋势的根本性逆转,就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路程之后,总归需要到服务区里加油,司机也需要休息,而过后便是更好地继续前往更远的地方。而对于投资者来讲,只有树立起牛市思维,才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的回调,而不是一恐慌就卖在了最低点。
进一步分析,之所以难以树立起牛市思维,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本轮牛市缺乏坚定的信仰。我们在《为什么我认为A股就是大牛市,而且一定会创出新高》一文里,从成交量和趋势的维度来佐证本轮牛市的确定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基本面改善与市场生态优化共振的角度来理解。
具体而言,基本面维度的支撑因素包括:宏观政策对经济的托底效应持续显现、新质生产力实现突破性发展、供给过剩产业借助政策之手缓解内卷压力、制造业全球化布局深化带来的增量空间,以及新消费趋势的持续崛起;市场生态维度的推动力量则体现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的再配置进程加速、长期资本(如社保、保险资金等)入市规模扩大,叠加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如注册制深化、退市机制完善等)对市场生态的系统性优化等。
上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筑了本轮牛市持续向上的坚实根基;换句话说,只要上述驱动力量依然存在并持续发挥作用,本轮牛市便不会轻易终结。
除此之外,今天的A股还教给我们另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坚定大科技的主线地位。
毫无疑问,本轮A股大牛市的核心就是“科技牛”。仅就今年来看,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居前的板块几乎都是大科技方向,截至2025年9月24日,通信板块累计涨幅高达64%,电子板块累计涨幅为53%。而就个股层面,光模块(CPO)方向的“易中天”,AI算力龙头寒武纪,AI服务器龙头工业富联,机器人龙头卧龙电驱等,都在年内实现了极其可观的涨幅,而每一次科技股大涨时,市场赚钱效应都是爆棚,侧面印证了只有科技方向才能凝聚市场合力与共识。
事实上,本轮“科技牛”的底层逻辑可从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及资金推动等多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其一,技术突破与创新。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崛起,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AI应用,推动全球对中国科技实力的重估。同时,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技术平民化趋势加速,降低创新门槛,重构全球创新链。
其二,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高层已经将科技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研发投入补贴、税收优惠、产业基金支持等,推动半导体、AI、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发展。政策与产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形成“技术-市场-资本”正循环,并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
其三,市场需求与场景驱动。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广阔空间。例如,自动驾驶、智能家电、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企业技术迭代与创新。场景驱动的“实用主义”模式,使我国在AI应用、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构建“应用护城河”。
其四,资金流入与估值重估。国内机构投资者加大对科技股配置,社保基金、险资等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外资因DeepSeek等技术突破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资产价值,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科技板块,推动科技股估值提升。资金的持续涌入为科技牛市提供强大动力。
其五,全球格局与竞争重构。尽管美国通过芯片禁令等政策维系技术霸权,但我国在AI、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中心-边缘”分工格局,区域货币和技术标准正在成为多极秩序新锚点。而全球资本基于确定性追逐,倾向于加速向中国科技资产配置。
综上,本轮“科技牛”是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资金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崛起与全球格局的深刻变革,这也是A股能够走牛的关键所在。作为投资者,应该坚定不移地配置大科技板块,否则便可能会错过本轮牛市最肥厚的那段利润。
话说回来,今天A股的反弹能持续吗?
尽管4400多只个股飘红令人振奋,各大指数集体收涨也是酣畅淋漓,但今天有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成交量的萎缩,按照量价分析理论,在关键点位不能真正放量的话是很难突破的,更何况临近国庆小长假,部分资金会有避险或消费需求,而短期内也难有超预期的宏观政策驱动,因此我们认为,节前A股大概率仍会维持3735-3899点的区间震荡态势,有操作需求的投资者可以按照这一区间进行高抛低吸,以此来获取短期利润。
当然从中长期来看,A股牛市格局和背后种种逻辑并未改变,后续整理充分后仍有机会继续挑战新高。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将于10月份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这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其分量之重不言自明。会上,决策层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届时势必会有更加明确的诸多政策信号出台,而市场有了方向后,自然有望凝聚成新一轮上攻的合力,并向着新高继续前行。
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自己研究一下“十五五”规划里潜在的产业政策导向,据此来进行相应的配置,或许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