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棘
图片:沙棘
北方的秋色
一年一度秋风劲,每逢中秋倍思亲,夏天匆匆远去,秋天回来了,秋风秋雨秋果弹奏着落叶,述说着深秋的乐谱。
回到故乡,回到老家,回到陪伴我成长的老屋,压抑许久的思绪豁然释放,再次听闻到久违的鸡鸣狗吠,老屋院内果实累累鸟雀啼鸣,一下子让疲惫的心境安放下来,松绑了的思绪在节日的天空里,如北雁南飞一样放飞到遥远的天际………
安坐于父母亲与我生活过的老屋,无奈且无言地点燃一支烟,也点燃压抑许久的思绪,特别想自私地放肆一次,打破传统在老屋点燃了四炷香,敬天敬地敬给生养我的父母,顺带偷偷地敬一次自己的良心,大胆而破例敬一次无人问津的自己。
点燃一柱香的瞬间,心中反复默念:感恩父母,感恩苍天,感恩滋养我的大地,偷偷摸摸地感恩一次自己……
菜园
中秋节贡月上香,是自幼跟着父母传承而来的习俗。上香时,一般以三支香为宜,代表敬奉天、地、人,也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虔诚恭敬。
三烛香,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中有不同的含义。《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在道家哲学中是一个极数,代表着阴阳合和、天地人这三才。
今日上四炷香,应是节日气氛触碰灵魂的一次突发奇想。
院内枯黄了的狗尾巴草
中秋逢国庆,孙辈放学,儿女放假,唯独自己不想给自己放假,想离开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喧嚣,寻找自我的最好的舒适度和自由度,收秋就是自幼渴望而又富有成就感的劳动。我反复思忖,既不想呆在熙熙攘攘的都市里躺平混日子,更不想去旅游旺季的景区去参观人潮里的喧嚣。思来想去着实无处可去,更找不到喜欢的人去喜欢的地方做一点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家,那个我和父母亲们共同的老家,乡村的老家虽然凋敝虽然破旧,但是充满着向往和温馨的自由。
独自回到老家,欣赏父亲头顶上的那轮明月,享受父母亲的田园,享受故乡五彩缤纷的秋叶,享受家的温馨,享受在老家和乡亲们的日子………
回到老家,回到故乡的月光下任性地徜徉。我多想在父亲的老屋,为深爱我的父母和养育我的家乡敬上一炷香。因受父母的熏陶,敬香的讲究我略知半点,敬三炷香代表敬天敬地敬先人。今天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特别无奈,特别孤独,特别想打破常规,悄悄地想为自己也敬一炷香,抹去委屈而无助的泪水,在我和父母亲的老屋,破例地敬上四烛香!
中秋节是祭奠和庆祝丰收成果的日子,而我望着月月,望着远去的亲人,望着儿时父亲牵着我走过的乡间小路,我默默无声地享受年少在老家曾拥有的温情和幸福。
走进曾住过的老屋,四处寻觅,已找不到一个亲人。我多么想在这个节日,安安静静的跟父母在老屋里絮叨,诉说我们今日的荣辱不惊和衣食无忧。我好像父母发表在这个世界的一幅图画,多么渴望让父母听听这个世界上的品头论足和赞美。
扎蒙蒙花
回到老家,在老屋的院子里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时值秋收季节,瓜果蔬菜该熟的都熟了,柳树槐树和田野里的庄稼该黄的都黄了。站立在老屋那个古董板的穿衣镜前,蓦然回首,居然我也像中秋的田园一样,身躯佝偻,鬓发花白,光秃秃的头顶,就像秋风萧瑟过后,收割了的田园,居然发无一毛。漫步蹒跚在老屋里,我无限地回忆从前,无奈地思考人生。
我猜想,秋风瑟瑟,寒风乍起,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应是老家的老屋。只有这里,还有我难忘的亲情,有父母给我的关爱,有我的自由和欢乐,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有我的温馨,有迁徙异乡谋生和繁衍生息的动力………
中秋离不开一年一度最明亮的那轮圆月,代表无数双眼神的期盼和祝愿,象征无数个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那轮父亲和祖先们的明月看着我回到老家,看着我在老屋城墙不停的蹒跚,在曾充满着欢笑声的庭院里,在月光映照的老屋里不停地忙碌。
只身回到故乡,耳根和眼睛一下子突然清净了。总算找到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终于与世隔绝了,虽然与父母亲也永别了,但是他们仿佛就住在老屋,仿佛就在我的脑海,永远都走不出我的心湖,走不出故乡的老屋,走不出故乡的老家,他们的影儿总在我的脑海,总在我思念的生命里。
家乡的西瓜地
回到老家,久别重逢,爬过院墙的萋萋荒草我有点儿不敢惊扰。我种植的那几棵土豆苗经过春夏的繁华也开始蔫了黄了,院里种的玉米和葫芦,还有豆角和小菜,在一茬一茬的采摘之后,慢慢地慢慢地无声无息地变老了。
家乡的土豆
我急忙的把土豆、西红柿,大白菜,还有我稀罕的冬瓜苦瓜南瓜等蔬菜瓜果带着疲惫费尽力气搬弄在老屋里………
姥爷的笔迹
山坳里的菜籽花(黑芥)
我步履蹒跚地行走在院子里,挥着铁锹一颗一颗的刨撒院子里种下的几棵土豆,弯着腰装进袋子里,提起来沉甸甸的,有点儿拖不动的感觉。走过墙角又摘了几颗南瓜,把它们搬运到老屋里堆起来。
望着堆起来一堆堆的土豆南瓜玉米棒,比年少时期生产队分给一家人的还多得多。我心想,我一人也吃不了这么多,那分给谁呢?我心里有我的儿女,有我的孙子,有我的外孙。他们也许不认识我,可是我心里边儿总是想着他们。纵然他们从来没有不给我来过一个电话,也不知道我在为他们忙碌。
过这么大的传统节日了,纵然他们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更不知道我也有恙,他们不懂得我已老了,已经无力在老屋的土地里刨食了,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依然在惦记着他们………
因为那一颗又一颗的土豆,在刨食的过程当中,我开始发现自己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已经开始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再也没有曾经的那些力气了。
自己眼睛里觉得是轻活儿小活儿,可真要干起来才发现,那可是大活儿累活儿苦活儿啊。跟土地打交道的人知道,土地里刨食的活儿是不容易的累活和苦活,好在自己的老屋院子不大。
一锹又一锹,百十来苗土豆,百十来颗玉米。大不了一天十棵,慢慢慢慢地来,但是真要动起身子来,还真不由己,还总想一锹接一锹,一颗接一颗地刨撒。八天假期用了三天时间,总算把土豆和所有的事情干完了。我打来电话招来我的外甥,让他送给我的儿子女儿们送去,我知道在他们眼里,这些不值钱的土特产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一个从小受过饥饿长大的人,那是我眼里的生存希望和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劳动。
家门口的芨芨草
父亲的老屋,父亲的月亮,父亲的土地,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延续着父亲的这种喜好,继承着父亲的这种职业爱好,我继续种植着儿时的渴盼,继续留恋着父亲的这片土地。我不一定为我自己,我一个糖尿病人,一个老弱病残身体孱弱的老人,我只能把它送给我心里边儿惦记的亲人,可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他们能又吃多少呢?
中秋佳节,流动车辆拉着百货,有卖水果的,有卖月饼的,有卖葡萄的,还有村邻有宰猪的,杀羊的、宰牛的,在猪牛的最后声嘶力竭的嚎叫声里,不断的提醒我这是一个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节日 再看着天空的明月,他也不断的提醒我,这又是一个中秋节,古来传承的团圆节。
家门口的野花
看着儿时饥渴难耐一年吃不到几次的月饼和肉食,看着满屋堆放的南瓜,看着自己摘下来成筐的西红柿,实在不想浪费,我把吃不了送不走的西红柿干脆冻起来,惦记着送给我的儿孙们吃点天然绿色蔬菜。
油菜籽
门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么多的市声,这么圆的月亮,这么晴朗的天空,这么宜人的气候,这么五彩缤纷的秋天,这么硕果累累的秋天。着实让我眼花缭乱,让我心湖荡漾,让我情不由己想起我的父母,曾几何时,我的父母不也如此这般地对待我吗?尤其是中国人的佳节,中秋和春节他们更是惦念不忘。
家乡的红高粱
曾几何时,每到中秋 即使再穷,妈妈都要想方设法烙几个月饼,或者割几斤羊肉,给我们包顿饺子,团团圆圆品一口月饼的香味,等到我工作的时候,老人家还要给我把家乡的月饼,家乡的味道寄在我曾工作和学习的地方。
曾几何时,一年一度秋风劲,每逢中秋倍思亲。曾几何时,我的母亲,摘一颗西瓜 ,摆几个月饼在月亮下贡完了,我们才难得尝上一口香美的月饼。
曾几何时,每当中秋,是亲人们互相交流的日子。家家户户总要烙几个月饼,亲戚之间互相交换。那时候月饼不多,你给他家三个,他家给你三个,你给他家两个,他家给你两个,唯有我出嫁的姐姐,每次中秋的时候,总要带上二三十个月饼骑自行车奔赴三四十公里也要送到老家,那可是数量最可观的一笸箩月饼。
曾几何时,我的童年记忆里只有放羊的羊倌、猪倌儿,还有牛倌儿啊,在中秋节吆羊放牛出群的时候,母亲总是急急忙忙跑出去给羊倌牛倌猪倌塞两个月饼,那时候我多么羡慕,我也是羊倌牛倌猪倌多好啊!。
曾几何时,人与人的亲情特别的单纯,贫困当中互相温馨,互相帮助,亲戚之间没有一点点利益,彼此之间特别的热情,特别的亲密。我的舅舅姨姨、堂姐堂妹表姐表妹都要来我家炕上,带着五六个月饼,坐在炕上探望探望他们的亲人。欢声笑语间谈论桑麻问询冷暖,然后品尝一下中秋的月饼。临走的时候,妈妈总要把为数不多的几个月饼塞给他们。他们拿来5个,走的时候总要带回5个,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交往,是亲情的连结,月饼成了亲戚之间亲情的纽带。
曾几何时,我五岁那年,年少懵懂,父亲在饲养院盖牛棚加班干活儿,农业社的时候一年吃不到几个月饼更买不起月饼,父亲他们五六个人加班加点是为了防止雨季的到来。我玩耍的时候,看见饲养员用喂牛的笸箩,买来一些月饼,记得好像是每个人两个。我却以为不要钱,闻着月饼的香味儿慌慌忙忙跑去抢走了六个,回去递给我的妈妈,我给姐妹们吃了。
我给姐姐妹妹一人一个分食了,谁知道一个六分钱的月饼,结果给父亲背上了沉重的负债。那时候的3毛6分钱啊,对于穷困潦倒不可思议的社会。父亲至少干五天的活儿才能挣得回来的工分钱,并且还要粮票啊,去哪找粮票啊?那时候的合作社里边的月饼,那是给权贵准备的,可不是给受苦人和受苦人的娃娃们吃的。可是父亲笑嘻嘻地就默认了,我抢到的六个月饼,父母亲竟然连一口也没舍得吃,都让我和姐姐妹妹吃了。
家门口的狗尾巴
再以后,那月饼的味道,一直留在了童年,留在故乡,那浓浓的乡情,如中秋的月亮,浓浓如酒。浓浓的思念,浓浓的饼香,浓浓的月光,记忆里总是抹不掉那故乡的味道。抹不掉妈妈的味道,抹不掉父亲的影子,抹不掉对父母的思念,那时候的亲情让我永生难忘。
当下的社会,势利人的本质,人与人彼此熙熙攘攘插肩而过。皆为利往,无利不往,无往不利,无官不贪,无贪不官,似乎是一种享受生命的社会价值理念,为了一己之利,几欲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亲戚之间的亲情乡情人情完全淡化了,邻里邻居甚至都互不往来。亲朋交往利益最大化,逐步无利不往。中秋互换月饼,请客吃饭,过年过节拜年走亲访友,彼此相逢能有一杯白水那是烧高香的事情,其他中秋过年都再无一点点人情味了,更别提什么月饼味和亲情友情了,包括那些父子母子的亲情,有钱就是父子,没钱就像粪跋牛(屎壳螂)滚蛋一样,滚越远越好………
收获的蔬果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又见中秋月,五彩缤纷的田野,还有被秋天浸染的那些草木,一幕幕映入我的眼帘,勾引起我无数的思念,我思念远去的父母,月光下我只能在此点炷香火,今夜特地点燃四烛,香味扑鼻,香烟袅袅.......
此刻,我想起我的儿孙们,我发自内心爱着他们,而他们不一定认识父亲的田园父亲的月亮,更不一定能认识我是谁………
自食其果
在老家的老屋院子里劳动,是件开心快乐的趣事,回到老家总觉得有干不完的活儿,有使不完的劲儿,如今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院内一隅
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眼欲穿,看不见父亲的影儿,闻不到母亲的月饼味儿。更听不到望不见儿女们的影儿,电话一次一次拿起来,没有儿女们的问候,也没有丁点儿信息,他们肯定不会想起我是否还活着?
父亲陪我走过的乡村小路
在老屋,我给父母点燃一炷香,敬给我的父母亲,敬给养育我的恩人,敬给我养育我的土地。对于儿孙,我活着的时候况且如此,我知道即使我死去,中秋月圆,阖家欢乐,万里贡月的时候,肯定不会有人为我燃烛香,那第四柱香,我只能提前特意敬给忙忙碌碌又一秋的自己。
老家的苍耳子
我知道我将来,不管活着还是死去,都不可能有人为我燃一炷香,所以我只能自己给自己敬上一炷香。那第四烛香属于我含辛茹苦为儿女为子孙后代为劳累,唯独忘记了自己给自己放假,自己给自己燃烛香。这个中秋有一种思念,一种祝福,一种满足,一种无憾。
回归老家在父亲的田园,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如释重负。
院内蔬果
沙棘: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高级工程师。专业之余,喜好哲理诗文,更喜欢研读哲史,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从2019年开始在文学期刊发表散文诗歌。
2025年3期
编辑:平常心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