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几年我走路总是飘着,像踩在棉花上,还老是忘事。”
70岁的李大爷以为自己老糊涂了。
起初,他只是偶尔手脚麻,后来连筷子都拿不稳。去看骨科、神经内科、风湿科,都查不出问题。直到在一次血液检查中,医生皱起了眉头:
“您的维生素B12严重缺乏。”
李大爷愣住了:“不是吧?维生素缺点就能这样?”

医生解释说:
“B12不是普通的维生素,它关系到神经、造血、记忆、情绪乃至血管健康。一旦缺乏,全身都‘短路’。”
补了3个月B12后,李大爷的麻木感明显减轻,记忆也恢复了不少。
这才意识到,原来困扰他多年的“老年症状”,并不全是老,而是身体“油不够了”。
很多老人总说自己“老得正常”:走不稳、记不清、胃口差、容易疲劳。
可实际上,这些都可能是维生素B12缺乏的信号。
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身体里极其重要的“多面手”:
而一旦B12偏低,就像机器缺油,全身系统都可能“卡顿”。
根据2023年《中华老年营养与代谢杂志》统计:
中国65岁以上老人中,约 42%存在不同程度B12不足,其中近一半被误认为“老年退化”。

下面这5个症状,看似互不相关,却常常有一个共同根源:——B12缺乏。
B12是神经外层“髓鞘”的主要合成原料。
缺了它,神经就像裸露的电线,信号传导不畅。
表现:
2023年《实用老年医学》研究:
70岁以上B12缺乏者,发生神经病变风险是正常人的2.3倍;
连续补充B12三个月后,64%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B12直接参与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的合成。
缺乏时,大脑“齿轮”转不动,就出现抑郁、焦虑、记忆力下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的研究发现:
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B12偏低者占48%;
补充B12三个月后,认知评分平均提升2.1分。
很多被误认为“老年痴呆”的老人,补充B12后症状明显好转。

有的老人总说自己“吃不下饭”“舌头痛”“嘴破”,其实是胃酸分泌不足、胃黏膜萎缩,导致B12吸收障碍。
尤其是长期服用胃药(如奥美拉唑)、糖尿病药(二甲双胍)的老人,最容易出现隐性缺乏。
2024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研究指出:
长期服用胃药者中,38.7%出现B12缺乏;
停药并补充B12后,食欲、腹胀症状在4周内显著改善。
这就是经典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12缺乏会让红细胞“长不大”,导致运氧能力下降。
症状:
很多老人误以为缺铁乱补铁,结果越补越糟。
医生提醒:查贫血先验B12,不然容易误治。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血管的“腐蚀剂”,能加速动脉硬化、引发脑梗。
B12与叶酸、B6协同代谢Hcy。缺乏时,血中Hcy堆积,血管“被慢性腐蚀”。
山东大学2021年研究显示:
每升高5微摩尔/升,脑卒中风险增加12%;
补充B12+叶酸,可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这意味着——补B12不仅能护神经,还能防中风、护心脑。

以下人群是高风险“缺乏大户”:
医生提醒:
“如果你常年乏力、麻木、记忆差,就该查查B12。”
天然食物是最佳来源:
素食者可选择强化谷物或在医生指导下口服B12补剂。
虽然B12为水溶性维生素,但过量长期服用仍可能引起痤疮、皮疹、轻度腹泻等不适。
一切补充,以医生评估为前提。
B12缺乏不是“老了该有的事”,
而是可以提前发现、提前补救的“信号灯”。
它可能是手麻的根、记忆衰退的源、抑郁的底层原因。
查一个小指标,就能避免走一大圈弯路。
“医学上最贵的,不是治疗,而是耽误。”

维生素B12,不是神药,却是身体的“润滑油”。
它让神经顺畅、血管年轻、心情平稳、记忆清晰。
老年不是疾病,但缺乏营养会让衰老提速。
与其抱怨“人老不行”,
不如从今天开始,关心一下——你的B12够吗?
参考资料
你或家人有没有手麻、记忆差、总犯困的情况?
有没有检查过维生素B12?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小维生素”,也能立大功!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