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正式服软,万亿美元或将涌入中国,下一个珍珠港事件或出现

前言

美联储7万亿美元负债已如一触即发之火药桶,而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危险,虽然还在强撑着最后一口气进行缩表,然而极慢的速度也几乎向外界默认了低利率的走势。

华尔街机构发出大胆预测,倘若降息势头一直维持下去美元走弱必然成为事实,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必然会受益,甚至已经有专业的分析师指出,万亿美元流入中国或将不再是幻想,难不成下一个珍珠港事件将要出现?

1

其实美联储这几年兜兜转转,很多人都看不懂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一开始政策突然收紧到现在服软降息,折腾来折腾去究竟图啥?

2021年或许是个重大转折点,世界各国当时还在尽全力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而美联储怕经济垮掉,干脆把“印钞机”开足了马力。一方面保持利率接近0,另一方面每个月买1200亿美金的资产,手里的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初的4.1万亿,一路飙升到8.8万亿,相当于凭空多印了4万多亿美元流进市场。

那会儿普通人已经能感觉到不对劲了,但美联储一开始还嘴硬认为通胀是暂时的。直到2021年9月,鲍威尔终于松口承认物价上涨远远超出预期,还把核心通胀预测从3%调到3.7%。可这时候政策调整已经慢了,等到2022年3月美联储叫停购债,美国CPI都达到了惊人的8.5%,40年来从没这么夸张过。

通胀压不住了,美联储只能来硬的,光是2022年一整年就足足加了7次息,总共加了4.25个百分点,6到11月连续四次每次加0.75个百分点,美联储这波操作着实破天荒。但刹车踩太猛,副作用马上就来,首先是国债不值钱了,银行手里的老国债直接“缩水”,后来倒闭的硅谷银行,光这部分浮亏就有150亿,相当于把它一半的资本金都亏没了。

其次是美元变贵美元指数冲到114,新兴市场的钱全往美国跑,印度、巴西当时外汇储备都在降,最后美国自己的企业也扛不住,制造业订单少了,投资增速也大打折扣。

这一下美联储慌了,赶紧推出所谓的“银行急救计划”,一周就往市场投入2970亿美元资金,之前8个月努力“缩表”的成果全付之一炬,资产负债表又回到8.7万亿。这时候大家就看出来了,美联储一边喊着抗通胀,一边又得救银行,政策已经开始妥协。

到了去年美国的经济数据更难看,表面上GDP还在增长,然而这不过是粉饰太平,零售销售连续3个月下降,企业也不敢投资,失业率从3.4%慢慢升到3.8%。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终于不硬撑了,抛出了那句“政策要灵活点,应对下行风险”,此话,市场立马心领神会,看来美联储要降息了!

2

当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数据就显示,赌美联储降息的概率从32%一下子跳到78%,投资者连夜调整仓位。果不出所料同年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利率降到4%-4.25%。这是2020年以来第一次降息,然而这时候通胀还没达标,以前美联储说“不把通胀压到2%不罢休”,现在还没达成目标却先降息,这不是“服软”是什么?

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美联储的这招“服软”似乎是必然的,这究竟为何?因为美国面临的形势之严峻不仅远远超出外界想象,就连他们都始料未及。去年虽然通胀降了,但核心服务通胀依旧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工人工资涨得快。

如果继续保持高利率,企业雇人成本更高,会更不敢投资,但降息又怕通胀反弹。最后美联储选择保经济,内部测算过,要是高利率维持至今年失业率还会进一步水涨船高,到时候社会必然会陷入一片动荡。

况且去年是美国大选年,拜登政府天天喊口号声称要降低群众借钱成本,毕竟经济不好选民不投票,而且同时股市也不惊奇,投资者天天盼着放慢脚步。鲍威尔前前后后态度之转变着实令人诧异,明明先前还说不急着降息,结果9月就行动了。

而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美联储降息势头仍未改变,去年高盛认为中国企业可能卖掉万亿美元资产当时有人觉得是噱头,现在这事正在发生。仅仅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就换了5000亿美金回来,截至8月,中国企业总共减持了5200亿美元资产,已经超过高盛预测1万亿的一半。

彭博社之前说“雪崩式回流”有点夸张,但“扎堆换汇”确实实实在在的,外管局数据显示,今年年上半年企业结汇规模,比去年同期多了40%,美元指数跌到90,国际油价稳在80美元一桶,对新兴市场来说有的亏有的赚,而我国到底是哪一类?

3

按理说美元弱了,国际油价、铜价应该涨,我国作为进口大国该多花钱,但上半年进口成本反而降了3%,关键就在用人民币结算

去年跟一带一路国家做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占到四分之一,今年深圳前海还试了用数字人民币付大宗商品货款,以前用美元结算要等好几天,还得付2%的汇兑手续费,现在用数字人民币10秒到账,手续费省了一半。用数字人民币做的跨境大宗商品结算,已经有6亿多元,虽然总量不大但趋势很明显。

人民币对美元稳,但对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略有贬值,比如对印度卢比贬了5%,对越南盾贬了3%,中国家电、新能源汽车出口到这些国家,价格更有优势,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超20%,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能覆盖14个月进口,外管局今年还缩减了资本项目负面清单,既让外资能进来投资,又封上了短期投机资金快进快出的漏洞,相当于开着门做生意但装了防盗网。去年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钱可能来中国”,如今已经有三条清晰的路径了。首先就是外资买中国国债,中国国债今年成了全球最稳的“存钱罐”,今年前8个月外资足足买了5000亿人民币债券,其中70%是国债,现在境外机构手里的中国债券已经超4.1万亿了。

我国倒也敞开了合作的大门,今年9月外管局取消了“外商投资前期费用登记”,以前外资买债要走一堆流程,现在简单多了。其次便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中国企业换汇,美元利息太低,国内企业拿回资金后换人民币建了新生产线,政府还给了技改补贴,比放银行赚得多,还能扩大生意。

最后则是各国央行换仓,少拿美元多拿人民币。俄罗斯今年把美元储备占比从15%降到8%,反而把人民币和黄金提到45%;匈牙利、泰国也在跟,上半年匈牙利买了15吨黄金,泰国买了12吨,同时都加了人民币债券。

最让人惊叹的是沙特阿美也开始用数字人民币采购我国的炼化设备,虽然才2亿多,但意义深远。以前石油贸易都用美元,现在开始用人民币了,要知道石油贸易占全球美元结算的15%,要是以后有10%用人民币,每年就能带进来万亿级别的资金。

看来“金融珍珠港事件”不是炸航母,而是美元慢慢在失去信誉,美元的麻烦不是没人用,是有别的选择了。今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又增加了二十多家机构,覆盖122个国家,处理的资金比去年多了80%。

东南亚做跨境电商的,用数字人民币给中国供应商付款;非洲挖矿产的,收了人民币直接买我国设备,不用再换成美元……前不久巴西央行宣布把人民币储备占比提高到5%,还接入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在国际上还真不是个例,70%以上的央行都觉得未来美元储备会减少,大家都在寻找绕开美元的办法。

结语

美联储之所以服软不是不想“硬”,而是欠的债太多、就业太差,只能放钱出来;而钱来中国是大家选的,企业认为换人民币能多赚钱,外资感觉中国国债稳定,央行则觉得人民币能替代美元。各国多买黄金、多用法币、多用CIPS,不是要跟美国对着干,是觉得美元没以前可信了,得找个备用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财经   珍珠港   中国   美元   事件   正式   人民币   通胀   美国   鲍威尔   国债   去年   我国   央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