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成王败寇,故事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夺位的皇帝,二人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杀害了自己的兄长,亦或是二人都采取一致的对外战略。但从史书上来看,他们二人的风评可谓是千差万别,这与他们的成败脱不了关系。
英雄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受人敬仰的,哪怕他最终是失败的一方,千古霸王项羽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对项羽极为赞扬,他认为项羽是推翻秦王朝的中坚力量,是一个难得的英雄。项羽能在历史上获得较高的地位,离不开他的才能,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被人称为“霸王”?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梁的孙子,出身较为尊贵。纵观项羽的一生,他在军事与政治上有非常不成熟的表现,他的野心也不足以支撑他成为一位帝王。项羽闻名主要是因为他的个人武力出众,据史书记载,项羽身高超过八尺,大概在一米八五左右,体重约90千克,这个体型放在现代也是十分雄壮的。
项羽在古代属于天赋型选手,项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将领,项羽出生在这样的环境,自然而然会比普通人更善武。项羽年少的时候,项梁曾教他读书识字,但项羽太过心浮气躁,读书的事到最后不了了之。后来,项梁又教他练剑,结果剑也没练出什么名堂,项梁非常生气,认为项羽是个不可塑之人。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招式都是浮云。项羽书没读成,剑也没练成,所以他在技巧方面肯定是处于劣势的,但他拥有的力量可以让他转劣为优,成为一场武力比拼中绝对的主导者。从《垓下歌》中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就可以看出项羽对自己的力量是非常自信的。
秦朝末年,百姓不堪暴政,在秦二世压迫与剥削下,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史称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就有楚地的项家。项羽的叔叔项梁认为,要想起义成功就得扩大力量,于是他让项羽去联合名将桓楚一起来参加起义。
桓楚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他告诉项羽:“这个院子里有一个大鼎,重达千斤,要是你能将它举起来就证明你有以一敌万的神勇,我自然会和你一起去参加起义。”桓楚说这话本来是想为难项羽,没想到项羽走到鼎前,撩起衣襟,大喊一声“起”后真的将千斤的大鼎给举了起来。项羽举鼎三起三落,让周围众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人认为项羽输给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历不足,刘邦起家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混迹江湖多年的“老油条”,可项羽起兵反秦的时候才23岁,刘邦23岁的时候,项羽都还没出生呢。24岁的年龄差足以让刘邦沉淀下来去对付项羽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而项羽只能接受最终失败的结局。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少有人能像项羽那样年纪轻轻就成绩斐然,白手起家的刘邦在而立之年仍然嗟叹难举孝廉,而项羽在而立之年就已经走完了他那仓促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生。
在看鸿门宴的时候,我们怀着和范增相同的心情怒项羽不争,认为他是个不足与谋的竖子。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忘了他的年龄,忘了他的成就,忘了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有人三十岁日夜长叹,有人三十岁自刎江边。
项羽人生中有两场最重要战争,一场是垓下之围,另一场是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反秦的决定性战役,项羽率领数万人与四十多万秦军主力对抗,破釜沉舟、英勇杀敌,最终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胜败乃兵家常事”,哪怕是才能谋略第一的将军也很难做到攻必克、战必胜。项羽从起兵到自刎不过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里,他参加了70余场战争,除了垓下之围外,场场皆胜,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常胜将军。
项羽虽然不适合做一位帝王,可这并不能否认他是一位英雄。他的身上有非常多美好的品质,在鸿门宴上他失去了一个除掉对手的机会,但这也展现出了他光明磊落的处事风格。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要客观看待历史人物事件,不以成败论英雄。千百年后,仍然会有人赞扬这位不肯过江东的勇士。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