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不少家长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不写作业全家和谐,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家长看孩子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觉得“这种智商真的是亲生的吗”……
总之,各种育儿焦虑在群里和朋友圈蔓延。为了帮广大家长和学生降低焦虑,科学辟谣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养育误区,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度过开学的忙乱。
孩子开学不好好学习
就是偷懒欠收拾?
不要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很多孩子开学时表现欠佳,不一定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还可能是因为压力导致的“开学焦虑”。孩子们的“开学焦虑”有个体差异,原因、表现、程度也各不相同。开学焦虑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也有些学生的焦虑表现从心理反应向生理反应发展,比如出现肚子痛、头痛、牙痛、呕吐等。这些并非孩子的身体病了,更不是孩子故意“装病”,而是焦虑情绪所导致的身体反应。大部分孩子可以自我调节、缓解负面情绪,不过,如果孩子出现不想吃饭、彻夜不睡或白天嗜睡,精神抑郁,甚至出现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咨询、就医。
孩子的智商全靠爸妈遗传?
这是一种常见误解。研究表明,亲生父母与子女智力只有中等相关,且存在“回中趋势”——高智商父母子女智商虽高于均值,但可能低于父母。同时,智力并非单一概念,也不能仅仅用智商来衡量,例如孩子可能在某些领域表现不佳(比如数学),但擅长其他领域比如音乐、运动等等。
后天环境中,教育方式、父母尤其是父亲的陪伴对孩子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显著。家长若忽视孩子发展节奏,采取单一评价标准,容易导致焦虑,并对孩子提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苛刻要求,既不利于亲子关系,也不利于孩子发展。因此,正确认识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关注孩子多元潜能,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孩子的天赋?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基因检测技术虽然可以分析人体的遗传信息,识别与生理特征、疾病风险和代谢能力相关的基因,但它无法精准预测孩子的天赋。天赋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后天环境、教育、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基因检测无法单一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些商业基因检测机构声称能通过基因筛查判断孩子是否擅长数学、音乐、体育等,都是不靠谱的。例如,虽然某些基因可能与肌肉类型或认知能力相关,但它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非决定性因素。基因的表达程度还受到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总之,基因检测不能准确预测天赋,过度依赖基因检测可能会误导家长,甚至对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与其依赖基因检测,不如关注孩子的兴趣、性格和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只要家长能理性控制,
打孩子就能起到教育效果?
这是一种常见教育误区。打孩子也是一种体罚,是通过身体疼痛惩罚儿童的错误行为,因为无论家长抱有什么良苦用心,体罚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即使是“打屁股”等轻微体罚,也会引发与严重虐待相似的儿童大脑反应模式。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也发现,体罚在预防行为问题上无积极效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家长常误以为比起“失控暴打”,“情绪稳定时揍娃”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家长所谓的“理性”,多为事后找补和合理化,当时仍然是因为愤怒失揍了孩子。
若不慎揍了孩子,补救关键在于家长真诚道歉与自省,道歉可缓解孩子恐惧,重建安全感。总之,科学管教孩子需摒弃体罚,家长可以用成长型思维接纳孩子试错,也接纳自己偶尔“生气上头”的不完美,不必因为偶尔失控揍娃陷入自责。
孩子不够高可以吃“增高神药”?
这样的做法并不靠谱,“增高药”可能带来风险,必须慎重。市面上所谓的“增高药”往往针对青少年,它们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含钙、锌等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的营养补充剂,仅对特定营养缺乏者可能起到辅助作用,过量补充(如钙摄入超标)可能引发结石等不良反应。
二是非法添加性激素的产品,虽可能短期促进生长,但会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使儿童过早停止长高。
三是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需经过严格医学评估,如生长激素缺乏等情况时才会考虑使用,且为处方药,仅能皮下注射,口服无效。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实际上,身高受遗传、营养、运动等多因素影响,对青少年来说,家长可以对照孩子的生长数据与生长曲线,如怀疑生长异常,应到正规医院通过骨龄检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专业评估,避免盲目使用增高药。日常应保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这才是促进自然生长的关键。
可以采取措施逆转孩子的近视?
这种说法不符合医学证据。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其中,假性近视及时干预可恢复,但真性近视不可逆。因为假性近视是睫状肌痉挛,导致视力暂时下降,因此及时干预可以恢复视力。但真性近视主要是因为眼轴变长导致的器质性变化,这种生长发育通常是不可逆的。
所以,真性近视一旦发生,就只有持续增长和停止增长两种可能性,度数不会降低,也更不可能自行逆转到低度数。这里需要额外强调的是,网上热传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只能用来延缓近视进展,不能够预防近视,更不能治疗近视,且其使用起来有诸多限制和注意事项,也存在风险,需由医生评估,不建议自行使用。
不过,虽然近视无法逆转,但通过配戴合适的眼镜、保持正确的用眼习惯等方式,能减慢近视的增长速度。
所谓“关心则乱”,每个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的成长,但这种关注有时也会让人焦虑不已,关于养育的错误信息也会让我们陷入误区,甚至“好心办坏事”,为孩子的成长道路平添障碍。为此,我们应当摒弃误区,科学应对育儿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
策划制作
作者丨科学辟谣
审核丨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刘子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