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富士康,大家第一反应多半是组装苹果手机的那家大厂,郭台铭带着这家公司从台湾起步,靠着低成本代工一步步爬上来。早年间,富士康的利润主要卡在组装环节,赚得不多,大头都被苹果这些品牌方卷走了。
这么下去不是长久之计,郭台铭自然想往上游钻,面板这块儿就是他的目标。2016年,机会来了,日本老牌夏普深陷亏损泥潭,债台高筑,郭台铭看准了这个空子。

收购过程说起来挺曲折的。夏普从1912年创办,靠着液晶技术一度风光无限,1973年推出全球首款LCD计算器,那时候它在显示领域就是老大。到了2000年代,夏普的龟山工厂投了大把钱,想从面板做到成品电视一条龙,结果韩国三星和LG靠规模压价,夏普成本高企,市场份额从第一滑到第三。
2016年2月25日,夏普董事会接受了富士康的方案,本来报价7000亿日元,后来砍到3888亿日元,约35亿美元。3月30日正式敲定,富士康拿下66%股份,这是中国企业头一遭控股日本家电巨头。

郭台铭看中的不光是夏普的百年品牌,那玩意在消费者眼里还有点高端范,更重要的是IGZO技术。这技术用氧化物半导体做背板,电子迁移率比传统非晶硅高10倍,功耗低30%,分辨率还能上400ppi以上,颜色显示能到10亿种,简直是为大屏量身定做。
夏普的液晶面板靠这个在高端市场有点竞争力,富士康收购后,本想借此摆脱代工帽子,往品牌商转型。收购完成后,富士康开始整合夏普的资源,面板业务成了重点,郭台铭公开说要保留夏普品牌100年,听着挺有气势。

可面板这行水深着呢,全球竞争激烈,韩国企业早就在OLED上发力,夏普的IGZO虽好,但成本和规模跟不上。富士康接手后,夏普的财务没立马好转,2016年还亏了2700亿日元。郭台铭没闲着,赶紧规划下一步扩产,选址成了关键。
中国有全产业链,基建牛,美国那边优惠多。权衡下来,2017年7月26日,郭台铭选了威斯康星州,拉辛县,当场宣布投100亿美元,折合675亿人民币,建Gen 10.5液晶厂,承诺1.3万个岗位。这在当地是天大的事,特朗普政府还给补贴,吹成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标志。

其实郭台铭这步棋,本意是避开中国竞争,借美国市场和政策红利推IGZO。但面板行业看的是产能和成本,美国高工资、基建弱,这些问题从一开始就埋雷。富士康的面板野心从收购夏普就开始了,郭台铭想学三星,从代工到自有技术全链条,可现实没那么顺。
夏普的龟山工厂虽有IGZO生产线,但产量有限,富士康得新建大厂才能跟上节奏。收购后第一年,富士康注入资金,夏普开始小规模优化设备,但全球LCD价格战打得火热,韩国企业扩产压价,夏普份额继续缩水。

威斯康星项目一宣布,风头正劲,郭台铭亲自站台,媒体围着转,说这是中美贸易下的制造业回流样板。100亿美元的投资,听着多豪气,占地3000英亩,建8K显示屏工厂,2020年投产,本该是面板领域的重磅炸弹。可从2018年开工,事就没按计划来。基建延误是头一桩,美国中部道路窄,电力不稳,材料运不及时,施工队老得停工等货。
招聘也头疼,高工资吓跑人,当地熟练工少,培训周期长,岗位从1.3万缩水。2019年,郭台铭公开说在重新评估计划,规模调整了,从大厂变测试中心。

疫情一砸,2020年封锁,项目彻底慢下来。到2021年4月,新协议签了,投资砍到6.72亿美元,岗位剩1454个,补贴也减到8000万美元。富士康的解释是市场变化,LCD需求弱,转向数据中心和电动车。但明眼人一看,这675亿基本泡汤了。
为什么这么惨?成本是硬伤。美国劳动力贵,富士康习惯大陆的流水线模式,搬不过来。威斯康星冬天冷,夏天热,工厂标准高,环保要求严,建厂周期拉长。
郭台铭选这儿,本想拿政策红利,避开中国竞争,还能靠近苹果市场。可LCD价格从2018年起就跌,全球过剩,夏普的IGZO再牛,也卖不动高价。2022年,项目现场只剩小楼,草地长野花,围栏锈了,当初的蓝图成笑话。

富士康的面板业务本就靠群创光电撑着,郭台铭早年并购奇美电子,建起台湾面板基地。但大陆市场大,富士康郑州厂组装手机,用面板多,偏偏上游让别人赚。威斯康星失败后,郭台铭转向其他,2022年卖掉部分夏普资产,面板线收缩。2023年,夏普亏410亿日元,IGZO生产线闲置多,富士康的OLED布局也晚了步,三星早领先。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窝火,郭台铭投的钱没见影,时间窗口没了。威斯康星当地纳税人起诉过,说补贴白扔,项目成空壳。富士康回应说会继续投,但到2025年,现场还是零星办公,数据中心谈了谈微软,建了建又停。675亿的承诺,兑现不到1%,面板梦碎在美国草地上。郭台铭的商业帝国,代工稳,面板却总卡壳,这回栽得彻底。

这边威斯康星空转,那边中国面板企业杀出重围,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这些名字,现在全球LCD市场说起就绕不开。2010年起,京东方就开始狂建线,合肥B7厂、重庆B11厂,一条条投产,产能蹭蹭上。
2024年,京东方LCD出货份额42.8%,全球第一,华星光电紧随,TV面板25.9%。2025年上半年,大尺寸电视面板出货6300万片,中国企业占七成多,超大屏近100%。
三星和LG扛不住,先撤。2020年4月,三星宣布退出LCD,2022年6月关最后一条线,L8-2厂停产。LG 2022年7月关韩国线,2025年4月卖掉广州厂给TCL华星。中国企业捡了便宜,供应链全,成本低20%,价格战赢麻了。京东方不光LCD牛,OLED也追上,2025年Q2全球份额38%,维信诺、华星分羹。

国产崛起的底气在哪儿?产业链齐,国家支持,工程师多,迭代快。京东方从并购韩国现代起步,消化技术,自研配方,2024年营收超1000亿。华星光电TCL系,G11线投产,平均尺寸大,盈利稳。2025年,中国LCD份额75%,三星LG全转OLED,用中国面板组电视。夏普的IGZO虽有低功耗优势,但产量小,价格高,采购商早跑了。
富士康没想到这么快,郭台铭的面板布局,本该在中国深耕,结果绕道美国,错过黄金期。现在夏普份额第三,富士康面板业务边缘化,2025年龟山厂卖给自家,整合也没起色。郭台铭转向电动车、半导体,但显示领域,韩国领先,东方追平。这格局重塑,中国企业从追赶到领跑,靠实打实的产能和创新。

想想看,郭台铭收购夏普时,中国面板还小厂林立,现在全球七成江山到手。富士康的675亿教训大,提醒企业,市场看实力,不看野心。国产崛起不是运气,是积累,未来OLED、MiniLED,中国还会领风骚。郭台铭的帝国,得好好反思,下步棋得稳点。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