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如果想扼杀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真的无能为力

张忠谋这个人,在半导体圈子里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创办的台积电,现在是全球芯片代工的老大,市值动不动就上万亿美元。但他的一些话,尤其是针对中国大陆半导体的那些言论,总让人觉得有点刺耳。

比如2023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和它的盟友们控制了半导体产业链的所有关键点,如果真要卡住大陆的脖子,大陆基本没啥办法反击。

这话听起来挺狠的,放在中美科技摩擦的大背景下,更像是在提醒大家,半导体这行当不是光砸钱就能玩转的。张忠谋当时觉得大陆短期内难成气候。但科技发展这么快,谁知道几年后会怎样?

张忠谋从宁波走出的半导体之路

1931年7月10日张忠谋出生在浙江宁波,那时候中国正乱成一锅粥。他小时候跟着家人到处搬家,先去广州,再到上海,然后是香港。

1949年,他18岁那年,独自去了美国求学。先在哈佛读了一年,但觉得不合适,就转到麻省理工学院,1952年拿了机械工程学士,1953年硕士。

毕业后,他没急着深造,先去工作。1955年进了Sylvania半导体部门,当工程师,干了三年。1958年跳槽到德州仪器,从基层做起,一步步爬上去。

1961年,他利用公司福利去斯坦福读博士,1964年拿到电气工程学位。回德州仪器后,他负责半导体生产,带团队开发新技术,到1983年已经是集团副总裁了。那时候德州仪器是半导体巨头,他管着全球好几个厂,产量翻倍增长。

1984年,他短暂去了通用仪器公司,但没待多久。1985年,他应邀回台湾,出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那是台湾想发展高科技的时候,他帮着规划半导体产业。1987年2月,他创办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台积电。

公司起步资金来自政府和企业,他当董事长兼CEO。台积电的模式是纯代工,不设计芯片,只帮别人制造。这在当时是新鲜事,他拉来国际订单,逐步扩大规模。到1990年代,台积电成了全球前几名。2005年,他卸任CEO,但还管董事长。

2008年金融危机,台积电订单掉,他又回来当CEO,稳住局面。2018年6月,他正式退休,把位子交给刘德音和魏哲家。他强调专业管理和产业链整合,这让台积电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但他也总说,成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硬实力。

台积电从1987年起步,到2020年市值超六千亿美元,这成绩确实牛。張忠谋退休后,还在2021年一个论坛上讲,台湾半导体要保持优势,因为大陆落后至少五年。

那时候台积电的制程技术领先全球,他觉得对手只有三星,英特尔都晚了。他这些话,说白了就是想让台湾别松懈,继续投资人才和设备。毕竟,他虽然退了,但心还系着公司。

言论背后的产业链控制逻辑

2023年8月,张忠谋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话说得更直白。他说,美国、日本、荷兰、韩国和台湾这些地方,控制了半导体从设计到设备的全部瓶颈。

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大陆真的难有还手之力。这“我们”指的不是台积电一家,而是整个盟友体系。比如荷兰的ASML垄断光刻机,日本管化学材料,美国有设计工具,台湾和韩国做制造。大陆想追赶,得从头建链子,但时间和钱都不够。

他还支持美国限制大陆芯片发展,说这样能让芯片价格涨,应用慢下来。张忠谋的逻辑很简单:半导体不是简单复制的事,得有生态。2021年他就说过,大陆投了几百亿美元补贴,但逻辑半导体设计落后一两年,制造落后五年。英特尔想追都难,何况别人。

但也有人指出,他忽略了大陆的潜力。毕竟,大陆市场大,消费芯片全球第一,需求拉动产业进步。张忠谋的观点基于2023年的情况,那时大陆自给率刚过20%,先进制程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卡在别人手里。但科技这东西,变化快,谁知道呢?

台积电美国布局的曲折

台积电去美国建厂,从2020年5月宣布,投资120亿美元起,现在追加到650亿美元,建三座厂。第一厂在亚利桑那凤凰城,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4nm,2025年初量产,月产能2-3万片。

第二厂用3nm,2025年4月动工,基建已完,预计2026年装机,2027年量产。第三厂规划2nm,2030年前投产。还有两座封测厂。进展不算顺,劳动力缺,成本高,工会闹,第一厂曾延期。

2025年上半年,第一厂扭亏为盈,赚了1.5亿美元。但整体看,美国厂占台积电产能小,主要是为客户如苹果、英伟达分散风险。

张忠谋退休后,没直接管,但公司决策受他影响。他早说过,美国生产贵,补贴也补不全。但美国政府推芯片法案,给52亿美元补贴,台积电还是去了。

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压力大,台积电加速建厂,但也暴露问题。工会要求高,工程师从台湾调,文化冲突多。台积电全球产能主要还在台湾,2025年市值1.28万亿美元,得益于AI需求。

但美国厂的困境,让人看到转移产业链的难。张忠谋的“扼杀”论,似乎在提醒,这种布局是双刃剑。如果盟友真联合,大陆短期难,但长远看,刺激本土发展。

台积电的扩张,也反映全球格局。2025年,台积电在日本、德国也建厂,分散地缘风险。但大陆市场不可少,台积电在那有客户。张忠谋的话,现在看,有点过时。因为大陆半导体虽没达70%自给率,但2025年预计26-28%,传统芯片自给超90%。

AI芯片自给40%以上,中芯国际7nm量产,设备国产化50%。摩根士丹利预估,2026年自给率25%。虽落后先进制程,但进步明显。实际,国产替代加速,华为等推自家芯片。台积电领先,但大陆追赶劲头足。

2025年,大陆产能占全球21%,设备国产5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自主可控,资金投数百亿。虽先进如3nm难,但7nm、14nm闭环了。TechInsights数据,大陆芯片市场全球最大,需求拉动投资。

张忠谋的言论,基于2023年,那时大陆依赖进口多。但2025年,变化大。美国限制,反倒推本土化。台积电美国厂盈利,但整体成本高,证明转移难。大陆企业如中芯、华虹扩产,良率升。预估2030年,大陆成最大代工中心,自给70%。

张忠谋的话,有道理,但忽略韧性。半导体是长跑,不是谁卡谁就完。全球分化,美国本土产能14%,台湾韩国稳,但大陆崛起快。台积电领先,但竞争加剧。张忠谋的时代过去了,新格局在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财经   中国大陆   创办人   无能为力   张忠   三星   大陆   半导体   美国   台湾   芯片   全球   美元   产能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