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5日电 (刘莉莉 陈雅岚)9月24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焦武汉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主题发布会。会议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武汉市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及长江文化中心城市过程中所推行的具体举措,以及在文化资源产业化、文体旅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约3500年建城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素有百湖之市和湿地之城的美誉,拥有丰富的长江文化、知音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据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章建育介绍,“十四五”期间,武汉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旅发展,在文艺作品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文化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5.5%。2025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6%,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为让文化“活起来”,让旅游“火起来”,武汉市在场景打造、产品供给、影响力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借助武汉戏曲“大码头”舞台,先后涌现出了京剧《母亲》、汉剧《夫人城》、楚剧《汉口茶港》、群舞《橘颂》等50余部艺术精品,17部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先后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盛会。
近年来,武汉12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织密:建成开放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汉剧博物馆、东西湖文化中心等8个重点文化场馆和100家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图为游人在东湖凌波门栈道上观赏日出。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资料图)
在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业产业过程中,东湖无疑是武汉市的一张金名片。2024年,东湖风景区接待游客2550.48万人次,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欢乐谷、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据东湖风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铁柱介绍,由于持续开展系统治理,东湖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十四五”期间,东湖聚焦文化特色及历史资源,先后打造出编钟乐舞节目演出,《东湖往事》纪录片等拳头产品;为吸引年轻人目光,与阿里团队合作打造武汉市首个文旅元宇宙项目“东湖樱花元宇宙”,探索“AI大模型+数字人”文旅应用场景,打造成智慧景区。“‘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武汉经典旅游线路,东湖樱花园位列2025全国十大赏花类目的地榜首,成为世界级赏花胜地。”徐铁柱表示。
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方面,武汉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知音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城市更新推动汉口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等传统地标提质升级,加强考古发掘,黄陂盘龙城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国际博物馆协会评为“世界最佳遗产项目”。
图为巴公房子。 郑子颜 摄
据江岸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盛寒枝介绍,江岸区以《汉口历史风貌区实施性规划(2020年)》为总纲,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空间重构为抓手,一张蓝图干到底,实施历史价值提升、老旧社区全周期治理、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四大行动”。2020年以来,江岸区累计投资总额近450亿元,以中山大道文化旅游轴、沿江生态景观轴为引领,精心打造黎黄陂路、青岛路等21条特色街巷,“一片一策”推进“八七”历史博览区、三阳设计互联区、青岛路文化体验区等6个片区建设,着力打造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历史风貌与现代气质相辉映的城市名片。
“十四五”时期是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时期,武汉以“体育+”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突破。竞技体育亮点频出,武汉三镇足球队完成中乙、中甲、中超“三级跳”夺冠,江大女足蝉联女超“五连冠”并于2025年首夺女足亚冠冠军;多层次赛事体系构建完成,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等顶级赛事落户,四季品牌赛事格局鲜明,“春有汉马、夏有渡江节、秋有武网、冬有冰雪季”,全年运动热潮不断。
武汉市体育局副局长洪旭艳介绍,2024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95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体育产业增加值达43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531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近50%,全市新改扩建30个城市体育公园、208个社区体育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17平方米跃升至3.21平方米,形成了市民举步可及的“12分钟体育健身圈”。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XR沉浸式大空间作品《穿越·汉阳兵工厂》。 张畅 摄
随着数字文创产业的兴起,近些年来,光谷的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灵笼》《贪吃蛇》等一批火遍海内外的IP作品,极大提升了武汉的文化影响力。“原创IP从创意萌芽稳步走向成熟,完善的培育体系是核心支撑。”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总经理董思艺介绍,光谷创意主要从生态构建、空间支撑、人才保障三个维度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其中文化类企业占比超85%,既培育出微派网络、艺画开天、两点十分,麦塔威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也集聚了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文创团队,逐步形成以IP创作、数字内容、文创衍生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据武汉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周洁介绍,该集团以武汉文旅资源为基础,围绕把“文化家底”变成了“旅游爆款”;把“老建筑”变成了“新地标”;把“文旅产品”变成了“城市名片”;把“景观资源”变成了“休闲胜地”等目标,持续做好“文旅+”大文章,解锁文旅消费新玩法,相继推出一本“漂浮的城市历史书”《知音号》,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推出两江游览,“坐船看武汉,一游知三镇”等优质产品。
随着文化、体育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武汉文化旅游产业活力不断迸发,2024年,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小红书、科大讯飞等企业在汉布局深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游戏动漫、智慧光影等文化新业态集群加速发展。章建育介绍,武汉通过整合黄鹤楼公园、知音文化旅游区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活力涌现新气象,武汉正加速从文旅大市迈向文旅强市。(完)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