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以色列宣称“掌控全球手机”


张志敏:以色列宣称“掌控全球手机”,中国必须全力发展自主芯片与操作系统


2025年9月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会见美国国会代表团时发表了一番震动国际舆论的言论。他公开表示:“只要你有手机,就拿着一小块‘以色列’”,并强调“我们非常擅长情报”。这句话虽短,却像一柄利剑,刺破了数字时代表面平静的技术信任体系,揭示出某些国家借科技之手实施长臂操控的现实野心。

这番话迅速被多家国际媒体解读为以色列具有渗透全球电子设备的能力,不仅可以获取用户信息,甚至能实现远程操控。这不是好莱坞剧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政治。事实上,以色列此前已有“前科”:通过对手机植入定位程序,精准定位多名伊朗高级官员并实施“斩首行动”;2024年,黎巴嫩发生多起传呼机爆炸事件,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随后高调宣称是其“杰作”。这一系列事件,为其总理的言论增添了真实而凌厉的威胁色彩。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广泛使用的、装载西方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哪怕是中国品牌的安卓手机——也难以摆脱被外部势力渗透的风险。2016年,以色列公司Cellebrite就曾协助美国FBI破解了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嫌犯的iPhone 5c;2024年,彭博社报道称FBI借助Cellebrite未公开的技术,仅用40分钟就成功进入了特朗普“未遂刺杀案”嫌犯的手机。这类事件并非孤例,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技术霸权和数字监控的现实图景。

面对这类安全威胁,国内某些声音却认为,“普通民众无需过分担心,以色列不至于针对小老百姓”。这种观点不仅是严重的误判,更是对信息战残酷性的无知。要知道,在精准定位清除伊朗高级官员的行动中,以色列并不只是依靠目标的手机——哪怕目标人物不使用苹果或安卓设备,其身边人使用的智能设备仍可成为定位源。接入网络的人越多,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就越能拼凑出清晰的行为轨迹与关系网络。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普通用户都在无意中成为他人情报网中的一环。

我们产生的海量数据一旦被境外势力掌握,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在危机时刻可能带来人身威胁,即使在平时,这些数据也可能变成他们分析中国经济、社会乃至安全状况的利器。它们既能借此牟取巨额商业利益,也可对我实施精准经济打击。而所有这些,往往发生在公众毫无觉察的“水下”。

更值得警惕的是,全球安全形势正在持续恶化。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使得西方不敢轻易动用传统军事手段。但在数字领域,西方在芯片、操作系统、通信协议、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上仍占据明显优势。这些技术很多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一旦被恶意利用,中国与中东国家在信息安全层面将处在同一弱势地位——甚至更危险,因为我们数字化程度更高、依赖更深。

此外,中国手机厂商在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一旦美国以切断芯片供应、操作系统授权或关闭海外市场相威胁,企业将难以抵抗。此前就曾有中国厂商因来自于美国的压力,远程锁定了特定地区用户的手机。而如果以色列能通过远程操控使传呼机爆炸,谁能保证它未来不会对手机甚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发起攻击?电池爆炸威力也非常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现在内塔尼亚胡既然敢公开“提醒”世界,其背后必然已有相应技术储备和实战案例作为支撑。

这不是科幻剧情,而是基于已有事实的合理推演。

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正表现出越来越多非理性的、赌徒式的行为特征。一旦双方彻底撕破脸,那么数以亿计搭载美国芯片和安卓系统的中国手机,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数字定时炸弹”。正因如此,推动中国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统发展,已不仅是产业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与数字主权的核心议题。

从消费者层面,我们应优先选择真正自主可控的设备。华为手机及其鸿蒙系统(HarmonyOS)目前是国内最成熟的选择。其它国产手机厂商若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也应成为我们的支持对象。鸿蒙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场景操作系统,不仅能有效抵御常见的安全攻击,也更符合中国用户的隐私保护需求。

企业层面,国产手机厂商应把系统选择权真正交给用户。新机可设置系统选项界面,允许消费者自主选择鸿蒙或安卓;旧机型则应提供刷机支持和系统升级路径,使用户能平滑迁移至鸿蒙。这既是对用户自由的尊重,也是对技术自主的推动。

国家层面,应进一步从政策、标准与生态建设等多角度支持鸿蒙的发展。华为已宣布将鸿蒙基础能力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现在需要更多厂商加入共建——不仅是手机企业,也包括家电、汽车、物联网设备企业。真正的操作系统生态,从来不能只靠单一厂商。

回顾历史,如果没有美国对华为的极限制裁、没有以色列借助科技手段实施的“国家恐怖主义”,鸿蒙系统或许至今仍是备胎,甚至可能重蹈微软Windows Phone的覆辙——困于用户规模不足而生态萎缩,最终被市场淘汰。

但现实是,美国的打压激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力挺。华为通过为老型号手机提供鸿蒙系统升级、推出折叠屏等创新产品、跨界布局智慧屏、家电与汽车业务,正在构建一个多终端、全场景的生态体系。鸿蒙不仅运行在手机上,更覆盖手表、平板、电视、车机甚至空调设备。这种“跨端协同、无缝连接”的体验,正是未来操作系统的核心形态。

截至目前,鸿蒙设备数量已接近十亿,中国的高端芯片已经得到突破,华为手机正在向历史高峰再次攀爬;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汽车销量也已突破百万。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在以拥有鸿蒙智行为卖点,这类的汽车会和当年的苹果手机一样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安卓系统会成为最大的车机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鸿蒙,正是因为它能提供安卓和iOS之外更自主、更灵活、也更安全的底层支持。

操作系统的竞争从来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生态、标准与战略耐力的竞争。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市场、最完整的制造产业链和高度成熟的互联网生态。如果我们能真正团结起来——从政策制定到企业合作,从开发者支持到消费者选择——完全有可能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操作系统。

鸿蒙的崛起揭示出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理:在核心科技上,中国必须走自主可控之路。这不是要不要市场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生存的问题。正如华为所证明的: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就没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数字主权,从来不是别人赏赐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科技   以色列   全球   手机   张志敏   鸿蒙   中国   华为   操作系统   美国   系统   自主   芯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