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将将过半,当别的孩子享受假期时,不少家庭却弥漫着焦虑。
放假前,孩子就闹着不去上学,经常频繁请假,甚至已经休学在家了,如今正值假期,孩子天天日夜颠倒,沉迷游戏,闭门不出……
父母看着日历胆战心惊:“等9月开学的时候,我的孩子还能回学校好好上学吗?”
暑假,正是心理调适的黄金窗口期,科学介入才能唤醒内在动力。
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详细拆解。
01
分清责任主体,树立界限,修复亲子关系
暑假是高密度的亲子时间,我们和孩子的生活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我们容易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无意识越界。
有位妈妈在答疑群里抱怨:
暑假过半,孩子一个计划都没动,问他怎么控制玩手机,他说自己会管好,结果天天玩到后半夜,早上睡到12点;
给他安排个辅导班,他说要自学,实际上书是一点没看;
吃饭要请,洗澡要催,不干家务、不运动……
别的孩子都在卷,他这样我难道真的不管吗?
替孩子操心一切,想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孩子的人生。
其实是为了满足家长“可控”的感觉,减少自己的不安全感。
孩子饿了自会吃,渴了自会喝,父母做的越多,孩子越不动。
我们能做的,是提供环境,温和提醒,不带指责。
读书也一样,我们可以提醒,可以提供帮助,推荐更好的方法,但这些都是我们的事,接不接受是孩子的事。
我们越是干扰孩子的主体性,他们在对抗情绪下,越是不惜拿自己当工具来对抗父母的控制。
如果亲子关系够好,我们的建议足够令人信服,孩子自然会听。
但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孩子不听,就责怪孩子。
高浓度的爱,需要清晰的界限。
02
从兴趣入手,巩固亲子关系
心理学中“自我决定理论”指出,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是激发内在动力的核心。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当下看似 “浪费时间” 的兴趣爱好,实则是很重要的心理养育客体。
孩子正是从这些爱好中汲取能量,重建对生活的掌控和自信。
如果父母此时只盯着学习,孩子会时刻感受到外界对自己学习的高期待,进一步加剧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对什么有热情,如cosplay、动漫、手工、音乐,甚至某个游戏。
每天抽出固定时间,主动和孩子聊TA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近期喜欢的音乐、新上映的电影、网络热门事件等。
当妈妈以支持者而非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既能巩固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被尊重的氛围中,自发平衡兴趣与学习的时间。
03
重启生活节奏,预热社交能力
规律的生活提供安全感和掌控感,而紊乱的作息会加剧情绪不稳。
帮助孩子“渐进式”调整,共同制定宽松但有框架的日常计划:
包括起床、三餐、娱乐、轻微阅读、户外活动、家务等模块。
留足弹性空间,避免一步到位。
创造低压力社交:
邀请一位孩子不排斥的亲友或同学来家里做客,或短暂外出,比如一起看个电影、喝个奶茶,不强求长时间、多人互动。
给孩子报名他感兴趣的非学习类活动:
比如公益志愿、游泳体验课等。
稳定的生活节奏、低压力的社交,是孩子内心世界启航的锚点。
04
商议复学计划,降低期待,制定B计划
如果孩子已经度过了一段封闭期与爆发期,状态相对稳定,那么家长可以适当“推一把”。
这里的“推”不是简单粗暴的逼迫,而是有节奏的带领。
与孩子坦诚沟通:
选一个孩子心情比较放松的时机,自然引入复学的话题,平静讨论:
“学习对于你这个阶段还是很重要的,既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让你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你可以说说你自己的想法与打算。
等开学后,是打算继续待在家里休息,还是准备为上学做打算?”
"如果9月回去,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认真倾听孩子的担忧,比如课业压力、老师同学眼光。
允许孩子有喘息和调整的空间,拆解目标:比如第一周上学3天,第二周尝试交作业等。
如果孩子返校初期压力大,启动临时方案:接孩子回家休息调整,寻求老师支持。
没有完美的复学计划,允许孩子退缩反复。
孩子不是不想好,只是暂时没力气奔跑,他们内心有着说不出的内耗与挣扎。
这个夏天,请别急着把他们推向校门,先走进他们的心房。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