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9日),《工人日报》刊发新闻《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助力文旅发展》,报道贵州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日前,2025中国·雷山苗年在贵州省雷山县铜鼓广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56支巡游方阵7000余名巡游演员与当地群众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佳节。本报通讯员梁文摄
”真的没想到,红飘带给我带来这么强的视觉震撼,有机会我还会带着孩子再来看一遍伟大的长征故事。“11月3日,刚刚走出贵州“红飘带”体验馆的广东籍游客李女士对记者说道。前往贵州旅游李女士一家专程慕名参观了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沉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红飘带”。
10月22日,位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项目迎来两周岁。两年来,该项目累计安全演出超1.9万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万人次,成为红色文化传播新阵地与文旅数字创新标杆。这是贵州近年来加大文化挖掘力度,深入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3年以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
红色文化传承上,除了长征文化演艺“双子星”——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伟大转折》剧目吸睛无数外,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电影《浴血困牛山》、歌曲《望前方》等精品创作,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
“原本以为贵州旅游只有山水和民族风情,却没想到还有其他许多可看的东西,这趟红色游真的名不虚传。”从河南到贵州旅游的王女士说道。2019年以来,贵州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3+8”标志性项目体系建设,实施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提升了遵义会议会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黎平会议会址等一批重要红色文物的保护展示水平。
贵州是阳明心学诞生地。近年来,通过“中国心学与世界”等重大研究研讨平台聚合国内外专家资源,创作推出话剧《此心光明》、京剧《阳明悟道》、歌剧《王阳明》、舞剧《王阳明》等剧目,叫好又叫座,阳明文化深入人心。
围绕民族文化进行文旅业态进行创新上,该省“村超”“村BA”引来千亿流量,形成超级IP,苗绣等非遗技艺走向米兰国际时装周,歌曲《上春山》《登高》在央视春晚火爆出圈,侗族大歌凭借电影《哪吒2》圈粉无数,贵州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成长。
当前,贵州正在安顺屯堡打造以明代军屯历史为背景的“活态博物馆”,为游客搭建深入体验明代军屯生活场景,系统呈现黔地民族融合历史画卷,让贵州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屯堡文化热持续升温,这一承载600余年历史的活态遗产,正成为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审:龙菊珍
二审:李柏杉
三审:罗 阳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