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面求情都没用,美国人终于明白,中方等待的时机已经来了

市场从来不听口号,订单才是唯一的投票。

眼下正是9月,是美国农场主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大豆收获季。

可是今年的丰收并没有带来喜悦,反而让他们心里沉甸甸的,美国人终于明白,中方等待的时机已经来了。

往年这个时候,中国买家早就会提前锁定至少10%的订单,船期、仓储、运输都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中方的订单,干脆消失不见了。

这订单不是小数目,要知道中国历来是美国大豆的最大海外买家,采购量甚至超过所有其他海外客户的总和。

现在突然缺席,就像一场秋收的盛宴,主宾却没来,美国大豆产业顿时冷场,特朗普出面求情都没用。

8月份,为了拉回中国买家,特朗普都放下身段了。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请求中方增加大豆订单,还话里带话地暗示:“这对双方的贸易谈判都有好处。”

这看似是友好表态,实则是赤裸裸的求情。

中国没有理会,因为农产品,不仅仅是贸易清单上的一个数字,它早已被绑上了战略和谈判的车厢。对中国来说,现在正是手里握着筹码的时候,没必要急着出手。

反而是美国国内坐不住了,美国大豆协会不断发出警告,呼吁政府赶紧拿出诚意,甚至公开要求取消对中国的关税。

美国农民很清楚,关税才是他们亏损的根源,而不是中国的不买账。

这场景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那一幕。

当年中美贸易战刚开打,美国豆农也是最先喊疼的一群人,如今时隔多年,他们依旧成了第一批为政治付出代价的人。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真的不需要美国大豆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的需求依旧庞大,但选择权早就不再捆绑在美国身上。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商已经预订了约740万吨主要来自南美的大豆,用于10月装运,这几乎覆盖了中国当月预计需求的95%。

而且,还额外预订了100万吨用于11月装运,约占预期进口量的15%。

这意味着在美国人满心以为“中国离不开我们大豆”的时候,中国早就未雨绸缪,把供应链做了多元化布局。

要知道,按惯例美国大豆主要在9月至次年1月期间销往中国,此后巴西大豆才会进入市场。

可今年的情况是,中国买家直接绕过美国,提前锁定了南美的货源,对美国农民来说,这就是釜底抽薪。

更扎心的是,据跟踪货运的贸易商透露,中国买家至今没有订购新年度任何美国大豆货运。

也就是说,美国豆农把大豆收上来了,却没有中国这个最大客户来接盘,其实农民最怕的不是歉收,而是丰收却卖不出去。

9月收割,仓库爆满,可船期却空荡荡,往年9月,中国买家会一边砍价一边下单,美国人心里再不甘,也知道有大客户托底。

而今年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丰收的孤独。

更残酷的是,美国大豆的储存成本很高,时间拖得越久,压力就越大。

特朗普嘴上喊着“美国优先”,可农民们心里清楚,这几年的贸易战下来,受伤最深的就是他们自己。

那么,中国是不是完全关上了美国大豆的大门呢?

也并没有,中国还是留了一条缝。

因为每年到11月至次年1月,中国依旧会有大量采购需求,而那时是否下单给美国,很可能取决于谈判桌上的结果。

这就是中方的智慧,不是一刀切,而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美国农民看似手里攥着大豆,但决定他们能不能卖出去的,不是特朗普的一条推文,而是中国的一纸订单。

中国恰恰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按下暂停键,把大豆变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

如果中美新一轮协议谈判能达成进展,美国大豆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但如果谈不拢,特朗普即便再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十条求情帖,也难以撼动中国的采购方向。

这就是中国在等待的一个时机,中国并不是不买,而是等,等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价格,等一个最有利于自己战略的窗口。

一句老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贸易谈判的核心,其实就是看谁的市场更大。

美国农民有土地有大豆,但他们没有消费市场,大豆的终点是餐桌、是饲料,而全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就是中国。

虽然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逼中国让步”,可真正到了农产品上,他比谁都清楚,美国才是更需要中国的一方。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哪怕只是暂缓下单,就足以让美国国内各大协会坐立不安。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订单的流失,更是对美国农业霸主地位的实质性挑战。

现在所有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11月,那时中美若是最终达成关税协议,美国大豆的命运,很可能会变化。

巧合的是,10月31日至11月1日APEC会议在韩国举行,美国会去参加,他也希望中国领导人参加,只是不知道这场特朗普期待会面到底会不会如约而至。

更重要的是,11月到底会不会成为一场考验,考验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结语

大豆看似只是田间地头的农作物,却被卷进了国际政治的漩涡。

美国人原本以为自己握有“粮食武器”,却没想到在现实的市场逻辑里,这个武器正在慢慢失灵。

而中国用一次不下单,就让美国农民和政客明白了,谁才是真正坐在牌桌上的“庄家”。

未来几个月,美国能否挽回局面,还要看特朗普在谈判桌上拿不拿得出真正的诚意。

否则大豆产量再高,也可能只会堆满仓库,成为农场主心头沉重的负担。

参考:

和讯网2025-09-11《美国大豆:出口销售低位,USDA月报或施压价格》

观察者网2025-08-20《中国转向巴西大豆,美国豆农致信特朗普:尽快对华达成协议》

央视新闻2025-08-22《北美观察丨“快撑不下去了” 美国豆农致信特朗普呼吁调整关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财经   美国人   中方   时机   没用   美国   中国   大豆   订单   农民   买家   中美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