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近日续签 250 亿元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为5 年,这一协议一定程度上为两国贸易铺设了一条 “货币高速公路"。
不同于依赖美元等第三方货币的传统结算模式,本币互换协议构建了直接的货币兑换通道。企业无需再经历“人民币 - 美元 - 新元" 的繁琐转换,可通过合作银行直接获取新元或人民币融资。这种机制创新如同拆除了跨境贸易中的货币壁垒,使资金流动效率显著提升。
这对于依赖现金流的贸易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了因美元波动导致利润缩水的困境,也降低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敞口。学术研究表明,人民币互换协议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特别是对协议签订方的出口提升效应更为明显。
从全球视角看,这一协议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的缩影。美元虽然仍是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但其占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有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提到:“美国加征关税正在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吸引力",美国的政治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单边主义政策,促使各国央行加速多元化储备资产。
这一协议的价值远超金融合作范畴,其本质是在全球化逆流中构建新型货币合作范式。当汇率波动成为常态,这种制度化的货币互信安排,深化了中新经贸联系,为区域金融稳定提供支撑。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 3.2%,较2020年增长1.7 个百分点,位列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
随着更多发达国家加入这一体系,人民币有望加速跻身全球储备货币前三的进程,成为支撑多极化世界的重要金融基石。
注:协议项下融资成本因企业资质、银行定价策略存在差异。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