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人喜欢早睡?医生告诫所有老人:早睡容易患这3种病

夜色刚刚降临,张大爷家的灯光便已熄灭。他披上一床薄被,闭上眼却翻来覆去久久难眠。凌晨三点,他无奈起身,走在窗前,看见城市还陷在沉静的黑夜中。

清晨六点,张大爷独自吃完早饭,依然觉得头昏脑胀。女儿发现父亲近来总是精神不济,还频频抱怨“越睡越累”,便陪他去了医院。

医生听后,郑重提醒:“早睡,不等于健康。长时间入睡太早,反而容易引发健康隐患,有些病就是这样悄悄找上门的。”

许多人以为,“早睡早起”是健康长寿的法宝,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更是约定俗成的“养生守则”。但鲜有人注意,老人越睡越早,这背后或许不是习惯转变,而是大脑昼夜节律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医学研究发现,过早入睡反而和三类疾病高发息息相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人早睡,到底藏着哪些健康隐忧?

为什么老人喜欢早睡?并不只是习惯

不少中老年人总感觉一到晚上八九点就困意袭来,清晨三四点自然而然就醒了,这种“老人觉”其实早已被科学证实和身体节律老化密不可分。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下丘脑内的生物钟“指挥官”逐渐衰退。相关研究显示,老人下午五六点体内褪黑素就开始大量分泌,晚上七八点就会有明显困倦感,凌晨褪黑素消退,便自觉早醒。

然而,过早入睡未必意味着“睡得香”。调查发现,60岁以上老人群体中,入睡时间在晚上8点以前的人,近70%出现次日“起床过早仍疲惫”的现象。

《美国西北大学》2022年一项对1900名老人随访的大型研究指出:极早入睡的老年群体,日后罹患某些疾病的风险高达其他群体的1.5-2倍。这和“生理老化”紧密相关,但更要警惕其中隐藏的健康警报。

早睡容易招来的三种疾病,医生特别提醒

很多老人坚持早睡,但忽视了“入睡时间过早”的潜在危害。权威睡眠医学机构和多国研究显示,长期凌晨两三点醒来、白天疲惫的“早睡型老人”,更易罹患三大类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风险提升

大量数据表明,入睡过早导致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深度睡眠显著减少,这极大影响大脑“自我清洁”能力。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等有害沉积物清除不畅,是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的重要诱因。

例如,2022年北美睡眠研究会一项追踪报告显示,早睡老人认知障碍发病率比正常作息者高出32.4%。

抑郁及负面情绪风险上升

凌晨早醒、再难入睡,容易感到孤独无助,进而触发抑郁。

据《精神病学年鉴》研究,极早睡人群中,“中重度抑郁情绪”检出率达25%,是一般老人两倍以上。孤独寂寞、精神状态低落,甚至会加重血压、血糖等慢性病波动。

心血管与代谢类疾病风险增加

睡得太早、起得太早,导致节律紊乱。医学界指出,这会干扰体内多种激素分泌和代谢调控,早睡型老人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作息正常的同龄人。

上海医科大学一项基于1800例患者的数据分析报告称,极端早睡群体二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高出22.8%,高血压风险增加近20%。

那些“明明睡够了,却越来越疲惫、记忆力变差、整天无精打采”的老人,背后极可能是上述健康隐患作祟。医生特别提醒,老人早睡不代表健康,高风险人群一定要警觉身体异常信号。

如何科学调整老人作息?掌握这些方法,远离风险

不是所有的“早睡”都是健康。专家建议,顺应自然节律,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与结构,才是最佳选择。具体建议如下:

合适的入睡时间。建议老年人晚上9点~10点入睡最理想。此时褪黑素自然分泌高峰,既不会过早困倦,也能保证夜间的连续深睡。

白天适度活动,调节生物钟。多次证明,每天户外接受30分钟以上阳光,进行适量有氧锻炼,能有效促进昼夜节律平衡,提高睡眠质量。

避免躺床等待入睡。如果还不困,不要强迫自己上床。太早上床只会增加夜间觉醒频率,形成“恶性循环型失眠”。

起居规律,控制午睡。哪怕前晚睡得不好,也要坚持白天不补觉、不久卧。过度午睡只会加重节律紊乱和夜间失眠。

保持良好情绪,关注心理健康。身体与心理为一体,家中老人如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社交减少等,切勿忽视。必要时及时求助专业医生。

合理饮食,控糖控压。适当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保持体重、血压平稳,对睡眠与慢性病防控双重有益。

医学界共识指出,最理想的健康睡眠,是且只有“规律稳定”而不是“越早越好”。

倘若老人无故入睡变得过早、白天异常疲劳、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务必早做全面体检,由专业医生评估原因,再对症调整。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老年人健康睡眠管理手册》

《老年人昼夜节律障碍规范防治(2022)指南》

《美国西北大学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报告》

《精神病学年鉴:老年抑郁、睡眠与健康相关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养生   老人   医生   喜欢   节律   健康   睡眠   风险   群体   情绪   疾病   夜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