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DeepSeek初步抹平了人工智能的算力鸿沟,打开了AI深度应用的大幕。AI发展何处去,成为全民共议的话题。这一点,顶流科学家早就想到了。
“Al教母”、著名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在个人传记中提笔写到:“人类对自己的本质如此困惑,以至现在希望用硅重塑自己。因此,人工智能革命必须明确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李飞飞的AI理念,也是“人工智能之父”杰弗里·辛顿的AI价值观。后者出席7月26日在上海启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将人类目前与AI的关系比作养小老虎当宠物,指出人类必须找到办法训练AI,让它甘愿辅助人类。
在辛顿落脚之地的百多公里外,苏州金鸡湖波光潋滟,同时也在探索AI如何以人为本这一深刻命题。
7月28日至30日,第七届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召开。区别于上海同主题盛会的“百花齐放”,苏州这场以“智无界,慧共生”为主题的活动聚焦“AI+”,向外界传递出一个重磅信号:
中国AI产业在应用端的领跑已然开始,苏州扮演的角色极为特殊,从新品发布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工业AI之都”苏州正在遵循以人为为本的理念,以苏州工业园区为重要载体,策集群之力打赢AI下半场。
智博会告诉我们:AI不是出笼虎,“应用”还须大跨越
一、大会展示了AI应用领域的丰硕成果
中美之间的AI竞争正在白热化,当美国企业注重基础算法突破与通用能力建设,中国则以产业链整合优势,聚焦应用,积极推进AI技术与实用场景的结合,缩短科研转化与技术落地周期。
应用是中国AI发展的王牌,本次大会集中展示了这个优势,围绕AI+制造、AI+医疗、AI+交通、AI+教育等重点应用场景,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大模型等细分赛道展出产品1000余件, 21家企业共发布30多款新品。
这些新品既有满足普通人生活的“日用”,也有解决工业化痛点的特殊应用,还有拓展消费常景的“商用”。总之,大会告诉你,AI已经赋能千行百业,而你却浑然不觉。
比如我在智博会现场上看到了一家低调的参展商:麦迪科技。这家苏州企业在2016年于沪市主板上市,是康养机器人的龙头股。
2024年8月,麦迪科技携手深圳的“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合资成立苏州优麦机器人有限公司(麦迪科技持股5 1%),共同打造护理及陪伴型智能人形服务机器人。据分析,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7.21万亿元,而养老机器人赛道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成为银发经济中最耀眼的新星。
网络上一段文字形象描绘了康养机器人的重要作用:当智能护理臂能精准托起老人洗漱,健康监测地毯提前48小时预警跌倒风险,情感交互机器人用方言嘘寒问暖时,如今,钢铁打造的“养老新家人”已经开始重塑2.97亿中国老人的生活图景。
很显然,麦迪科技在这一轮银发经济周期中已经拔得头筹。
麦迪科技很强大,麦迪科技也很低调,我很少看到关于它的报道。当AI应用赛道挤满了低调的优胜者,相关赛道的爆发指日可待。
苏超大火,首个登录苏超赛场的机器人已经出现了。苏州乐享科技研发的WAWA机器人会主动和观众打招呼,当你在户外露营时,它可以实现充放电、光源、智能音响功能,同时还可以负重载物。
在大会的“黑科技空间”展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科技人员联手带来了安韦泽(AiTreat)的按摩机器人EMMA,它运用前沿机器人技术,重新定义了"推拿"这一古老技艺的传递方式,通过多轴机械臂搭载仿生按摩头,模拟人手“揉、压、点、推"等动作,结合实时压力反馈系统,确保每一次按压都精准作用于穴位或经络,实现接近真人理疗师的触觉灵敏度。
参观智博会,那种“原来AI还可以干这个”的惊喜时刻涌现。从头到脚,衣食住行,从民用到工业,从金融到教育,AI在加速接管我们的生活,也在颠覆既往。好多人说,我不在乎AI是什么,我只关心AI能为我干什么。
大会主办方告诉我一个花絮,开幕仪式举行前,多位政府主官陪同专家照例巡场,被五花八门的AI应用深深吸引,在展区挪不动腿了,以至于开幕式向后拖延了十分钟,会展负责人化身焦虑导游,一边讲得“口干舌燥”,一边频频对表以防“拖堂”严重,耽误了反复排练的展会日程。
这个细节从侧面印证了一点,大会看点十足。
二、大会展示了苏州发展“AI+”的独特优势
通常,一场产业大会的举办地也是产业发展奔腾起势的舞台。
今年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举行,苏州向外界展示了自身在AI应用领域的绝对优势。
苏州是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上了4万多亿的工业强市,苏州拥有16万家工业企业、35个工业大类、172个中类、513个小类,是国内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苏州拥有大体量传统产业,可以为AI应用提供丰富的场景供给。
外界也注意到,大会在金鸡湖畔举行,金鸡湖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更是“AI+”企业云集的产业高地。
今年上半年,园区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800家,苏州工业园区走出了我国“科创板上市第一股”华兴源创、“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科技、“国内充电桩芯片第一股”东微半导体;苏州工业园区孵化出行业领先的语言计算大模型DFM-2、教育大模型ArynGPT、旅游大模型“程心”、商查大模型“知彼阿尔法”;诞生了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全尺寸通用移动人形机器人。
当前,园区正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赛道全面发力,不断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我注意到,SISPARK(苏州国际科技园)作为智博会承办方之一,是苏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核心载体,大会多个明星级参展商从这里走向世界。
比如,国内较早聚焦语音识别软件研发的企业思必驰,近几年又进军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推出自研的对话式语言大模型DFM-2,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柔性定制”。以汽车领域为例,目前思必驰语音方案已累计‘上车’近1000万辆,携手50余个汽车品牌,赋能的量产车型已达150余款。
晋级独角兽的九识智能拥有成熟的L4级自动驾驶产品及全球最高效的自动驾驶运力网络,自研的无人物流车系列可以实现完全脱人的常态化运营,打造新时代的城配运输方式。
截至目前,苏州国家科技园累计孵化培育企业超过5000家,在园企业超630家,在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逾255家,走出了中际旭创、南大光电、思瑞浦、同程艺龙、凌志软件、知行科技、聚合数据等上市企业21家,聚集各级领军人才近800位,形成了全球行业头部企业研发中心、国内外上市公司和上市梯队企业、高成长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组成的产业生态集群,正在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高地。
从苏州到苏州工业园区,再到苏州国际科技园,这座城市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独特优势可以被我们轻松抓取:其产业密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不管是宏观取势,还是精准定向,只要有镜头聚焦,总能捕捉到精彩;从任何层级切入,都能找到产业富矿。事实证明,这里已经是一个高度聚集的AI产业集群。
同时,大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告诉我们,在发展AI产业上,苏州还有两个独到的长板:
苏州是长三角核心城市。长三角作为中国AI产业的核心阵地,正通过深度协同释放聚合优势。大会举办的“长三角智造双城汇”系列活动中,沪苏两地40余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精准对接,从需求发布到合作落地的高效衔接,印证了区域创新共同体的强大活力。这种“以点带面、协同共进”的模式,正在形成AI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为中国在AI下半场的竞争筑牢了产业根基。
国际化也是苏州的王牌,智博会上,中新合作的11家企业展示“AI+生命科学”成果,中、日、韩、德等国代表共商AI企业跨境投资机遇,多项全球伙伴计划与国际技术项目签约落地。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国际合作分会的成立,更标志着中国AI企业“走出去”的系统化布局。这种“既扎根本土,又拥抱全球”的策略,既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又输出中国技术方案,为在AI下半场竞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三、大会展示了跨越应用鸿沟的可能性
如何认识到本届智博会的意义,这里有必要提到一篇重磅的讲话稿。
开幕式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发表了题为《疏通AI科学发现“堰塞湖”的紧迫性与路径》的演讲。
他指出,AI科学发现能力与人类验证转化应用能力存在巨大鸿沟,AI预测成果众多,但实验验证和产业化应用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成果淤积在实验室,造成资源浪费,阻碍价值创造。
他剖析了“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实验验证和工程化能力不足、政策约束与投资风险等。同时,强调了疏通“堰塞湖”的紧迫性,如国际竞争激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错失市场先机代价高昂等。
我认为,王江平的讲话告知了我们一个关键信息,当AI跨越算力鸿沟之后,我们还需要面对“应用鸿沟”。
从智博会的动态来看,中国在AI下半场的竞争中已具备“产业集群扎实、应用场景丰富、开放合作深化、生态体系完善”的多重优势。这些优势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与技术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全球AI竞争仍在加剧,但中国正以“务实落地+开放创新”的姿态稳步前行,我们有信心跨越“应用鸿沟”。
决胜AI下半场的胜算,正藏在每一个技术突破、每一次合作签约、每一个场景落地的细节之中。
外界对苏州寄予厚望,对苏州工业园区信心百倍。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