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过山车洗礼!深圳00后理财“血泪史”,这届韭菜开始觉醒了

夜幕降临,深圳福田区一栋老旧的城中村出租屋里,23岁的林依梦还没睡。手机屏幕发出微弱的光,映照在她紧锁的眉头和闪烁的眼中。不是追剧,也不是刷抖音,她反复刷新着黄金交易页面,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数字,0.1元的涨跌,都像小锤子一样敲打着她的心。

这个月,她刚投了三千多块钱,买了8克黄金基金。账户里的数字虽然开始泛红,可心里那股“高位站岗”的焦虑感却丝毫未减:“明天要是跌了怎么办?我是不是该赶紧跑路?”

这世上,没什么比“钱”更能刺激年轻人的神经,尤其是在深圳这座以“搞钱”为基因的城市。当下的00后,生长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他们比任何一代都渴望财富自由,却也比任何一代都缺乏真正的理财教育。

他们的“搞钱梦”,往往始于朋友圈或社交媒体上那些看似轻松的“财富神话”,最终却常常以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韭菜历险记”收场。

就拿林依梦来说,她对黄金的向往,最初源于对金饰的喜爱,当看到金价疯涨的消息,便果断all in。这种冲动消费式的投资,在00后群体中并不少见。他们耳濡目染着前辈们“财富神话”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投资背后的风险和知识储备。

三年前,陆萍从江西来到深圳,成为一名跨境电商的打工人。每个月六千的工资,减去八百的合租房租,再靠自己做饭省下三四千,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她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直到那场同学聚会。

席间,一位做着同样工作的同学,云淡风轻地分享着自己的“理财心得”:跟着同事买基金,每天轻松入账一两千。陆萍心头一震,她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收入还不如人家动动手指赚得多。那句“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她内心深处对财务自由的渴望。

她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理财攻略,看到基金连续半个月飘红,心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风口”吗?于是,她将省吃俭用攒下的六千块钱,一股脑儿砸进了三只当天还在上涨的基金里。买入当天,她甚至学着那些“行家”的口吻,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战绩”。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财务自由的曙光。

然而,第二天,现实就给了她当头一棒,“绿色暴击”!一天之内,她亏了495元,这笔钱,相当于她一周的饭钱!陆萍懵了。接下来的三天,亏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5%的亏损率让她彻底慌了神。那些天,她像着了魔一样,上班偷偷看盘,吃饭盯着手机,连刷到“加仓拉低均价”和“及时止损跑路”的建议,都让她纠结得茶饭不思。

有位网友的评论至今让她记忆犹新:“我补仓五年,以为跌到底了,结果深不见底。”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对投资所有的美好幻想。最终,她选择了割肉赎回,六千块钱只剩下五千出头。如今,再有人问她为何不理财,她总是苦笑着说:“你不理财,财不离你,至少本金还在。”这句血泪教训,成了她理财路上最深刻的烙印。

如果说陆萍的基金初体验是一场“小规模战役”,那林依梦的黄金投资,则更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

今年4月,当铺天盖地的黄金涨停消息席卷而来时,这个对金饰情有独钟的姑娘再也按捺不住了。她觉得,金价上涨是“板上钉钉”的事,于是豪气地买入了8克黄金基金。第二天,她就迎来了“惊喜”,不是涨停,而是暴跌!金价从833元/克一路狂泻到729元/克,8克黄金直接让她亏损了800多元。这突如其来的“422事变”,让林依梦彻底傻眼了。

“跌的不是金价,是我的血汗钱啊!”她痛苦地回忆着那段日子。被套牢的五个月里,她从最初的焦虑,到后来的麻木,甚至渐渐养成了一种“被套才安心”的奇怪心态。直到最近,金价再次疯涨,创下历史新高,她的账户才终于翻红。

回本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新的纠结又来了:“现在卖了是不是亏了?明天还能涨吗?”为了搞明白这些问题,她开始恶补《黄金课堂新手入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错过了最低点补仓的最佳时机。那时没钱补,现在补仓成本又太高。

林依梦的经历,是当下00后理财现状的一个缩影。父母辈普遍没有理财的闲钱和意识,学校里也鲜有投资知识的传授。抖音、小红书上的“理财大V”和“一夜暴富”的故事,成了他们唯一的“启蒙教材”。

《2024 Z世代投资理财行为报告》显示,近四成18-24岁年轻人的年化收益率仅在0-2%之间,甚至比银行活期存款也高不了多少。而像林依梦这样“买在高点、卖在低点”的“韭菜操作”,在00后理财圈中简直是一抓一大把。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失败了,打工到65。”这是00后陈宇元的理财座右铭,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每个月定投500元基金和黄金,信心满满地算着,只要年化收益率达到15%,就能在35岁前攒够200万,实现提前退休。

这种“早日退休”的执念,在00后群体中普遍得惊人!报告显示,近四成的00后渴望在35岁前实现养老财务目标,比90后更为急切。

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年轻人不惜开启了花式“消费降级”模式。陆萍宁愿住在800元的城中村合租房里,衣服穿到起球才舍得换。林依梦则三年没踏进过高端超市,买东西前总是先上拼多多比价。

从大学时的超前消费,到如今的精打细算、抠搜攒钱,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他们对“财务升级”的渴望。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许多人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血汗钱,最终却在投资市场里亏得一塌糊涂。

“本来想靠理财辞职,现在发现班还得继续上。”林依梦这句无奈的感叹,道出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声。腾讯《2022年轻人理财观念大调查》显示,“没有闲钱”是年轻人不理财的主要原因,而那些敢于入场的新手,超过半数都栽在了“跟风投资”和“不懂止损”上。

正如陆萍总结的那样:“我们这代人,攒钱靠抠搜,投资靠胆子,亏钱靠运气,唯独缺了点真本事。”

在深圳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00后们的理财课才刚刚开始。经历过黄金暴跌和基金“绿码”的洗礼,这些年轻人开始从一次次的“踩坑”中吸取教训,慢慢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理财门道:

一、先给自己备足“安全垫”再入场

陆萍现在给自己立下了铁规:必须先存够至少六个月的生活费,这笔钱是她的“保命钱”,绝对不能动。剩下的钱,她再分成三份:三分之一用于稳健理财,比如国债和货币基金,保证本金安全;三分之一进行指数基金定投,分散风险,稳健增值;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她用来“玩票”的高风险投资。 “再也不拿吃饭钱去赌了。”她语气坚定地说。

二、别再迷信“躺赚神话”,扎实学习才是王道

林依梦如今不再盲目跟风,每天都会花半小时阅读《穷爸爸富爸爸》这类经典理财书籍,关注专业的理财科普账号,甚至还主动加入了一个00后理财群,和同龄人交流学习。“至少得搞懂什么是市盈率、K线图,不能再被那些‘风口来了’的鬼话忽悠了。”她认真地说。

三、“小额试错”,把“学费”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陈宇元也调整了策略,他把每月定投的金额从500元降到了200元,用小资金练手。“就当是交学费了,等我真正学会看财报、分析市场,再考虑加大投入。”他明白,在投资这条路上,急功近利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如今,行走在深圳的写字楼间,傍晚的地铁里,总能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或紧盯着手机上的K线图,或在理财APP上研究着各种数据。他们中,或许有人还在金价高点站岗,有人刚在基金里亏掉了半个月的工资,但没有人真的选择放弃。

就像林依梦说的:“搞钱这条路,踩坑是难免的,但至少我们开始学着自己掌舵了。”在这个连黄金都能坐过山车的时代,谁不是一边喊着“回本就跑”,一边又偷偷研究着下一支潜力股呢?00后的“搞钱梦”,或许坎坷,但他们的探索和成长,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财经   血泪史   金价   过山车   韭菜   深圳   洗礼   黄金   基金   年轻人   风口   块钱   财务   线图   闲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