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人生两次关键落泪,均与北京相关,每一次都牵动万亿商业版图。
1996年,首次创业失败的他坐在北京公交上眼含热泪,望着窗外灯光立下誓言:“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这份 “莫欺少年穷” 的狠劲,支撑他回杭州创办阿里,最终打造出万亿市值帝国。
2020年,已是商业巅峰人物的马云再赴北京,接受央视访谈时尽显 “高处不胜寒”。
面对 “最大挑战是什么” 的提问,他抬头止泪,笑称 “退休了没挑战”,随后又说希望 “为沟通、技术、年轻人成长找方法”。
这番低调回应暗藏激流勇退之意,却难掩处境变化。几个月后,外滩讲话让他命运急转直下,曾渴望的交流成泡影,年轻人的评价也转为批评。
此后五年,马云开启 “流浪” 之旅,赴西班牙打高尔夫、荷兰看花会、日本任教,国内行踪极少,阿里也陷入低谷 —— 市值从8000亿美金跌至2000亿美金。
直至2025年,他回归阿里,幕后推动外卖大战与 AI 投入,阿里市值和员工状态才得以回暖。
回溯2020年,阿里曾处巅峰:股价超300美元,市值破8000亿美金,蚂蚁集团拟以1.56万亿估值 A 股上市,李佳琦、薇娅双十一预售额超北京 SKP 年营收。
彼时马云已退休一年,阿里平稳运转得益于他留下的战略、人事、组织安排。
战略上押注消费升级,契合2019年中国人均 GDP 超1万美金后消费井喷的趋势;人事上选天猫缔造者张勇接班,因张最适配消费升级战略,且阿里当时良将如云。
组织上设阿里经济体发展执行委员会,搭 “大中台、小前台” 模式,更靠合伙人委员会(马云等5人核心)、合伙人、组织部、HRBP 构成的 “同心圆” 传递价值观,确保马云 “隐而不退”。
但2020年的阿里实则危机四伏:天雷滚滚、强敌环伺、暗流涌动。时代车轮碾过,马云为阿里留下的战略、人事、组织遗产,终究未能抵挡局势变迁。
马云回归阿里,最该做的第一件事,或许是在墙上写下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只因阿里20年极速崛起,已从灵活的摩托快艇,变成难掉头的庞大舰队,唯有断臂做减法才能破局,而这样的决策,唯有马云有资格推动。
阿里的伟大,源于其基因与马云的性格。1999年创立后,阿里向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缺支付就造支付宝,缺物流就建菜鸟,买不起服务器便从零打造阿里云。
除了自研,阿里还热衷并购:为布局外卖收购饿了么,为掌握地图并购高德,为整合新零售纳入大润发,单此一项就新增10多万员工。这种 “缺啥补啥” 的操作,让阿里成了战斗力强悍的航母舰队。
经济上行期,淘宝、天猫能为亏损业务 “输血”,问题尚不明显。可当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阿里的庞大体量便成了负担。
2021年起,受疫情、地产泡沫破裂影响,经济告别黄金时代,押注消费升级的阿里首当其冲。
更糟的是,竞争对手环伺:头顶有拼多多的 “俯冲轰炸集群”,身后有美团的 “追击舰队”,水下还有直播电商的 “潜艇狼群”,多重冲击下,阿里疲于应对。
偏偏此时,最能掌舵的马云因外滩讲话风波,从公众视野消失。2020年外滩讲话后次日,他便隐匿,直到2021年1月20日,才在乡村教师奖典礼上发布短频致辞,视频中他表情严肃。
即便如此,港股阿里仍应声上涨9%,市值增580多亿美元。此后,他也仅偶尔以短视频或零星照片现身,那个在大会上口若悬河的马云不见了。
马云缺席期间,接班人张勇愈发难控局面。得力助手蒋凡因绯闻被调海外,张勇失了左膀右臂;而砍业务、做减法这类 “断臂” 决策,张勇显然缺乏底气。
众人皆知:马云坐镇,阿里问题未必全解;但马云不在,问题定然无解。
转机出现在2023年春天。疫情管控结束,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回暖,马云回归时机成熟。3月26日,杭州街头再现马云身影,视频中他白衣白帽,笑容爽朗,褪去了往日的严肃颓然。
此前三年,他从黄浦江畔出发,走过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终是历尽千帆,回到了热爱的杭州。
2023年底,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内网议论纷纷。久未发声的马云罕见跟帖,大度祝贺拼多多,更掷地有声:“我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阿里到底应该怎么变?怎么改?
马云在与不在,阿里判若两人 —— 他在时是攻击性十足的大白鲨,缺席时则成被围攻的鲸鱼。2023年马云逐步回归后,以 “刀刃向内” 的魄力为阿里刮骨疗毒,尽显 “互联网第一刀客” 本色。
回归后,马云仍从战略、人事、组织三维度动刀。
战略上,彻底抛弃此前的 “消费升级”,定下 “用户为先,AI 驱动” 新方向:“用户为先” 即贴合需求,加强淘宝、推1688满足低价偏好。
“AI 驱动” 则聚焦人工智能,凭借阿里云核心资产,让阿里从传统电商(20-30倍 PE)向高估值 AI 公司靠拢,股价借 AI 东风触底反弹。
人事调整同样凌厉。张勇虽有守家苦劳,却不适配新战略,马云果断换将,张勇最终离职加入晨壹基金。
随后,马云召回蒋凡负责 “用户为先” 相关业务,启用十八罗汉中懂技术的吴永明任集团 CEO,牵头 AI 战略并管理阿里云,还请回半头白发的蔡崇信任董事长,组成新 “三巨头”,兼具稳定性与进攻性。
组织层面,马云推行 “断臂” 与 “集权”。“断臂” 即砍掉非核心业务,如银泰、大润发等传统零售资产,即便亏损百亿也坚决清退,使员工减少10万人。
“集权” 则将战略资源集中到一线主帅手中:蒋凡统管国内外电商及饿了么、飞猪,获 “军政一把抓” 的信任;吴永明执掌 AI 战略,在云溪大会上展现阿里野心,发布会后股价暴涨,外界对这一分工高度认可。
当刘强东、王兴布局外卖战时,脱胎换骨的阿里已摩拳擦掌。马云察觉即时零售的10万亿赛道潜力,率阿里发力,向京东、美团阵地倾泻火力。2025年,阿里市值翻倍至4000亿美金,马云也回到熟悉战场。
这五年是马云人生最富戏剧性的时期。如今他虽非首富与全民偶像,却依旧是那个敢仗义执言、遇挫不馁的人。
他在内部信中写道:“改革和创新之路从来不会掌声相伴”,这让人想起他曾抄写的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61岁的马云与阿里,历经磨难后重新回到商业棋局之上。
#阿里##马云##财经##商业大事议##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