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华路,邂逅不一样的美景和美食~

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长宁区新华路藏着老上海的优雅底色。这条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凯旋路的百年马路,全长2434米,曾是著名的“国宾道”,如今依旧保留着270余幢风格各异的花园洋房,梧桐浓荫蔽日,既有老居民熟悉的市井烟火,也有吸引年轻人的新潮玩法。跟着“宁宁”这份漫游指南,从晨光到暮色,解锁新华路的美景与美食吧!

晨光·寻味

面包与咖啡,开启温柔慢时光

清晨,梧桐叶筛下柔和晨光、沿街小店飘出早餐的香气,一份精致美味的面包配醇香的咖啡,是打开新华路的绝佳方式。

ABendbrot bakery(新华路店) 就藏在新华路430号的街角,原木风搭配克莱因蓝与奶油色的墙面,门面醒目又透着内敛沉稳的气质,推门而入时,麦香与咖啡香瞬间裹住周身。这家德系烘焙屋,9点开门就有熟客等候,招牌“普雷结Pretzel”碱水味浓郁,外壳微脆,内里嚼劲十足,复烤后香气更盛;“谷物香肠碱水丸子”是咸口爱好者的心头好,肉粒饱满的香肠裹在碱水面团里,一口下去,肉香与麦香交织,搭配一杯意式咖啡,就是一顿轻松而惬意的早餐。

若是偏爱安静的氛围,M2FCafe(新华店) 是不错的选择。这家藏在老洋房里的咖啡馆,装修简约却不失细节,木质书架上摆着几本书,阳光透过弧形窗洒在桌面上。老板会根据客人的喜好推荐咖啡豆,耶加雪菲手冲带着清新的柑橘香,浅烘的豆子酸度柔和,适合开启清晨的味蕾;若是喜欢奶咖,澳白是稳妥的选择,丝滑的奶泡包裹着咖啡的醇厚,一口下去全是满足。店里有烟熏三文鱼贝果、火腿三明治、原味芝士蛋糕等餐点,能满足不同食客的味蕾。

午间·寻味

从川味到湘菜,舌尖上的热辣与鲜香

临近正午,新华路的烟火气愈发浓郁。此时钻进街边的特色菜馆,用一顿热乎饭填满胃,是对漫游最好的补给——无论是“嗜辣星人”爱的川味,还是偏爱家常感的湘菜,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选择。

开在新华路419号的“六樘门川面”,门头格外显眼。这家开了近十年的川面馆,凭着地道的成都味圈粉无数,正午时分常常坐满食客。招牌“甜水面”是必点,老板坚持用冰糖、红糖熬制“复制酱油”,甜感层次丰富,再配上自制的粗手擀面,裹满酱汁后嚼起来筋道弹牙,辣意里透着回甘,连成都来的食客都称赞“有街头那味儿”。若偏爱汤面,“麻辣肥肠面”不容错过,肥肠处理得干净软糯,汤底醇厚,撒上一把葱花,趁热嗦面,十分舒适。

沿着新华路往定西路方向走,“粮仓饭湘”的腊味香会让人忍不住驻足。正午时分,这家湖南风味的菜馆,厨房里的爆炒声与香气一同飘出,引得路人频频侧目。这家小店以前专做湘味盖码饭,现在开始做湖南米粉。各类现炒的“码子”可以“治”好你的选择困难症。喜欢重口味的,推荐双椒牛肉粉、蛋加肉粉,想吃得清淡一些,奶油丝瓜手工粉也是不少老饕们的心头好。

午后·赏景

梧桐与洋房,藏着百年故事

吃饱喝足,沿着新华路向西漫步,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老洋房的红瓦白墙在绿荫中若隐若现,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藏着过往。

新华路的灵魂,藏在外国弄堂里。这片由211弄和329弄组成的“U”字形洋房群,是邬达克的经典设计,29栋建筑涵盖英、美、德、西等多国风格,20世纪30年代曾住着不少外侨。如今走进弄堂,还能看见爬满爬山虎的红砖墙面、门前摆放着盆栽的居民小院。80多岁的马爷爷在329弄15号旁打理着“马爷爷的花园”,红豆杉、君子兰长势喜人,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听他讲讲老弄堂里的童年趣事。73岁的老居民步阿姨常说:“小时候我们在弄堂里踢足球、捉迷藏,现在年轻人搬进来,也会和我们坐在树荫下聊天,这弄堂从来都不缺人气。”

从外国弄堂出来,沿街的梧桐树是新华路的另一张名片。作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这里的悬铃木树龄超百年,夏日浓荫蔽日,阳光透过叶片间隙洒下,在地面织就光影的网,营造出属于新华路的独特浪漫。若是走得累了,可再回到M2FCafe(新华店) 歇脚,点一杯冰美式,坐在窗边看路人牵着小狗走过,听梧桐叶沙沙作响,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若偏爱庭院风光,“一尺花园(新华路店) ”值得专程打卡。这家开在德式老洋房里的咖啡馆,保留了原有的木质楼梯和弧形窗,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摆着藤椅,午后阳光正好,点一块现烤的苹果派,外皮酥脆,内馅酸甜,配一杯橘皮拿铁,看弄堂里的老阿婆浇花,恍惚间像置身欧洲小镇。店主说:“很多客人喜欢下午来,晒晒太阳、看看书,享受这份不被打扰的安静。”

黄昏·逛玩

光影与新潮,解锁多元体验

当夕阳为梧桐叶镀上金边,新华路的“逛玩模式”正式开启——既有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地标,也有充满活力的新空间,适合不同喜好的人探索。

上海影城是新华路的“光影符号”。作为上海首家五星级影院,这里曾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2023年改造焕新后,不仅建筑外观值得打卡,还升级了巨幕厅与杜比全景声,成为“复古与科技交织”的电影殿堂。黄昏时分,来这里看一场大片,散场后沿着新华路散步,晚风里都带着电影的余韵。

离上海影城不远的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则是老弄堂里的“新潮聚集地”。这座位于新华路345弄的空间,由老建筑改造而成,IP形象是温暖的“新华橘”,寓意让居民像橘子瓣一样“聚”在一起。在这里,既能看到“一平米行动”“零废弃社区行动”的展览,了解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故事,也能偶遇年轻人在共创《新华录》,记录新华路的日常点滴。

若是对创意园区感兴趣,FICS新华365园区不可错过。这片由旧厂房、旧宿舍改造的空间,聚集了独立书店、手作工作室和设计公司,红砖外墙搭配落地玻璃窗,既有工业风的硬朗,又不失文艺气息。傍晚时分,园区里的灯光渐次亮起,偶尔有手作体验课的学员走出工作室,手里捧着自己做的陶艺作品,为新华路的黄昏增添了几分活力。

夜幕·飨宴

从本邦到法式,舌尖上的浪漫收尾

夜晚的新华路,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多了几分静谧与精致。无论是想吃一顿地道本邦菜,还是体验法式浪漫晚餐,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选择,为一天的漫游画上圆满的句号。

若偏爱本邦菜,“鹿园”是老饕的首选。这家藏在新华路洋房里的餐厅,主打精致本邦菜,夜晚灯光亮起时,木质门窗与暖黄灯光相映,格外雅致。招牌“鹿园熏鱼”选用新鲜小白鲳,冷菜热做,炸得外酥里嫩,酱汁甜而不腻,一口下去满是老上海的味道;“红烧肉”炖得软糯入味,肥而不腻,汤汁浇在米饭上,能让人多吃一碗。二楼包间能望见新华路的夜景,适合家庭聚餐或朋友小聚,在美食与美景中感受老上海的优雅。

若是想体验法式风味,Villa Le Bec321应该不会让人失望。这家开在新华路321号花园洋房里的法式小酒馆,老板兼主厨是原法国里昂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出品稳定且精致。夜晚的洋房灯火璀璨,水晶灯折射出柔和的光,壁炉旁的座位格外抢手。招牌“牛肉塔塔”用澳洲和牛里脊现切,拌入蛋黄和香草调味油,酸鲜开胃,搭配现炸薯条,是经典的法式bistro组合;“XO干邑拿铁酱汁烤鸽子”更是惊艳,乳鸽肉质多汁弹嫩,酱汁带着酒香与咖啡香气,层次丰富。坐在露台用餐,看新华路的灯光渐次亮起,老洋房的百叶窗开合间,满是浪漫氛围。

离开时,新华路的梧桐叶在夜色中轻轻晃动,沿街的小店还亮着灯……这条百年马路的魅力,是梧桐叶下的烟火气、老洋房里的故事,以及每一家小店的用心。

有空的话

不妨趁着这个假期

来新华路逛逛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旅游   美景   美食   弄堂   上海   新华   洋房   法式   晨光   新潮   碱水   咖啡   光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