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利好不断,需求爆发!液冷是新热点?空仓满仓看来(附股)

AI有多热?

英伟达市值突破4.5万亿美元(32.33万亿人民币),微软市值4.0万亿(28万亿人民币)。

大家可能没有概念,截止8月8号,创业板总市值14.89万亿元。

也就是一个英伟达的市值就差不多是2个创业板的总市值。

资本疯狂涌入,大模型卷到飞起,但很多人只盯着芯片、算法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却忽略了背后一个关键的“冷”秘密——液冷技术。

大家要知道,这些算力机器,越来越多,会不会先被自己“热死”?

所以,越是AI发展,越需要“冷”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为啥当下必须得关注AI赛道里的液冷,这可是隐藏在“热”背后的“冷”机会!

一、AI芯片不止在计算,也在“烧”

我们先算一笔物理账。

英伟达的GB200服务器,单卡功耗1000W。

一个标准机柜塞72张卡,总功耗132kW。

132千瓦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32台1.5匹空调同时开着16度在满负荷运行

而传统风冷数据中心,单机柜散热上限是20kW。

也就是说,你拿风扇去吹GB200,就像拿打小风扇去给火山降温——

不是不行,是根本没用。

在AI芯片、服务器等高功耗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就会导致设备过热、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另外就是,数据中心的PUE(电源使用效率)成了硬指标。

国内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北上广深甚至卡到1.2。

而风冷PUE普遍在1.4~1.8之间

液冷技术这时候就登场了

它能直接把CPU核心温度降低10℃以上,相当于给芯片贴了个“退热贴”,让芯片能安稳运行。

而且,液冷机柜体积比风冷小50%,还能支持3 - 4倍高密度部署,算力密度直接拉满。

二、曾经的“贵”,现在的“必配”

液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液体代替空气来带走热量。

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这么好,为什么之前不用?

原因就是贵,液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如高性能的冷却液、精密的冷板、高效能的泵以及复杂的管道系统,其制造工艺复杂、材料要求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特别是初期投入大。

但是现在没办法,芯片算的越来越快,GB200芯片为例,单卡功耗高达1000W。

现在都是万卡起步,那么就是需要1000万w。后面还有GB300。

这时候液冷再贵也要用,不然你的芯片就运转不了。

再往后,英伟达GB300系统集成72颗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全都采用了液冷散热设计。

市场规模方面,2025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约354亿元,渗透率仅5%。

但到2027年,这个数字将飙升至1082亿元,两年增长三倍。

国内也在强力推动,2025 - 2027年中国液冷市场规模将以52.3%的年均复合增速,从149.8亿元飙升至347.4亿元。

三、市场情绪

之前市场对液冷的关注度没起来,主要是英伟达B系列生产延误,导致市场预期降低。

但从今年以来,市场对液冷从0到1的爆发预期就很高,维谛技术(英伟达液冷的主要供应商)股价涨了800%

业绩方面也是无敌,维谛技术(液冷全球老大)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26.38亿美元,超出此前23.5亿美元的预期指引,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30%。

预期表现不仅彰显了液冷技术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的强劲需求,也极大地提振了市场情绪。

A股的也不错,液冷服务器概念近期表现强势,大家看英维克股价就知道。

现在,GB300系统交付了,液冷技术正式进入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期,更重要是液冷技术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总结一下:

AI越狂热,液冷就越重要。

因为算力的极限,从来不是芯片,而是散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科技   热点   利好   需求   英伟   芯片   功耗   技术   数据中心   市场   机柜   市值   热量   冷却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