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降本50%:OLED电视面板终于放下“身段”

自2013年首台OLED电视问世以来,“价格高昂”就像一道门槛,将不少消费者挡在门外。但这一现象,正在悄然改变。

据外媒报道,2020年,一块65英寸的OLED面板生产成本还在1000美元左右,而到2023年,已降至600美元。业界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将跌破500美元,2026年还会进一步下探。也就是说,五年时间,OLED面板成本几乎“腰斩”,而且还在持续下降。

十余年技术积累与产能扩张,终于让OLED电视迎来价格的“实质性松动”。作为OLED面板领域的“盟主”,LG Display(LGD)通过韩国坡州和中国广州两大工厂的规模化生产与良率提升,成功摊薄了折旧成本。同时,驱动IC设计革新和材料利用率的提高,也共同促成了这场生产成本的“大跳水”。有专家指出:“OLED正在从‘技术溢价’转向‘成本竞争’。”

OLED电视面板为什么“大跳水”?

对此,有行业人士向《视听圈》分析认为,OLED面板成本下降不是偶然,而是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双重驱动的结果。

一方面,LGD通过蒸镀工艺改进和材料结构优化,将面板寿命延长到10万小时以上,良品率更是从早期30%大幅提升至80%以上——这直接降低了每块面板的边际成本。

另一方面,MiniLED技术的强势崛起,也形成了一种“倒逼”。近几年来,TCL、海信等品牌凭借MiniLED电视在画质和价格间的优秀平衡,抢占大量中高端市场份额,迫使OLED阵营不得不寻求价格突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游显示面板供应链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生变。目前大热的RGB LED背光液晶面板,由于芯片和驱动模块成本居高不下,总成本已与OLED趋同甚至反超。一位面板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现在一块65英寸RGB LED面板实际成本约在400-600美元,和OLED的价差几乎抹平。”

价格门槛打破之后,市场能否迎来爆发?

一位行业媒体人士向《视听圈》分析表示,一旦面板成本降至500美元,意味着OLED电视整机价格有望进入6000元人民币区间,这将直接冲击高端液晶电视的定价体系。但市场是否真的会就此井喷,仍存在变量。

首要问题在于品牌参与度。目前LGD仍是全球唯一的大尺寸OLED面板供应商,三星显示的QD-OLED虽已布局,但对产能开放仍持谨慎态度。

其次,消费者认知也需要跟上。尽管OLED在对比度、响应速度等方面优势突出,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对“烧屏”和亮度存有顾虑。如何通过更深入的技术传播和体验优化消除这些疑虑,将是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

写在最后:面板成本下降,为OLED电视的下沉普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但能否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看供给和需求两端能否同步打通。供给端,需要LGD、三星显示等企业扩大技术授权、引入更多面板供应商;需求端,则需要品牌联手做好市场教育,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真实的购买力。

可以预见,2026年将成为OLED电视诞生十余年来的“关键一年”。价格下探必将重塑高端电视市场竞争态势,但要想复制当年液晶电视的普及之路,整个产业链还需持续发力——扩大供给、构建生态,缺一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数码   身段   面板   电视   三星   成本   价格   美元   技术   品牌   市场   人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