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最近罗永浩又上热搜了,不是搞直播带货,也不是聊科技产品,而是跟西贝的贾国龙“掐”起来了 —— 就因为一句 “西贝菜品几乎都是预制菜”,俩人直接在网上开辩,把“预制菜”这事儿又推到了风口浪尖。
咱今天就跟大家,把这事儿背后的门道掰扯掰扯,顺便吐吐槽那些饭店里的“小套路”。
先说说这事儿的由头,罗永浩去西贝吃饭,吃完就直言不讳说人家菜是预制的,结果贾国龙急了,说“这话让人反感”,还拿国家标准说事儿,强调西贝没一道菜算预制菜。
哎,你说这就有意思了,俩人均有说辞,那到底谁对谁错?其实核心矛盾点,说白了就是“预制菜到底咋定义”。
咱先看看国家给的标准啊,2024年3月,好几个部门联合发了通知,明确定义预制菜是“工业化预加工、得加热才能吃的预包装菜肴”,还强调不能加防腐剂,也不包括主食。
但这里面有个 “坑”—— 通知说“中央厨房模式不算预制菜”。啥意思呢?就是连锁饭店把菜在中央厨房做好,冻上,不管冻一个月还是一年,再配送到门店,哪怕门店只需要加热一下就端上桌,这也不算预制菜!
我当时看到这规定都懵了,合着消费者理解的“提前做好的菜”,跟官方认定的“预制菜”不是一回事儿?就拿西贝那“沙漏计时”说吧。
15到20分钟菜没上齐就免单,咱以前还觉得“这服务真给力”,现在想想不对啊;现做一道鱼,杀鱼、处理、烹饪,没一小时根本下不来,可西贝五分钟就能端上桌,这要是纯现做,厨师不得有三头六臂?
说白了,还不是中央厨房提前备好的菜,到店加热一下就完事了。但按规定,这居然不算预制菜,你说老百姓能不迷糊吗?
罗永浩这事儿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把“消费者知情权”这事儿给拎出来了。咱去饭店吃饭,花了钱,总得知道吃的是现炒的还是提前做好的吧?
比如你点个 “现杀活鱼”,结果端上来的是冻了半个月的鱼块,加热一下就上桌,这不是忽悠人吗?还有那些牛棒骨、羊排,在家炖得小火慢熬一小时才入味,到饭店二十分钟就端上来,你说这里面没“猫腻”谁信?
我还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不少连锁饭店都依赖中央厨房,为啥?省钱省事儿啊!以前一家店得配3个厨师,现在不用了,中央厨房统一做,门店只需要个加热的人就行,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
但咱消费者吃的是啥?是“现制现做”的烟火气,还是“加热即食” 的速食?这体验能一样吗?就像你在家煮泡面和吃妈妈现做的面条,能是一个味儿吗?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是说预制菜就一定不好,毕竟现在生活节奏快,偶尔吃点预制菜省时间也没啥。但关键是“得让咱知道啊”!
比如有些饭店,菜单上明明白白写着“本菜品为预制菜,加热后食用”,咱愿意点就点,不愿意点就换,这多痛快?可现在很多饭店都藏着掖着,明明是预制菜,偏说“现做”,这不就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耍吗?
罗永浩这一闹,也让更多人关注到预制菜的规范问题。以前咱也就吐槽两句“上菜真快”,没往深了想,现在才发现这里面的水挺深。
比如中央厨房的菜冻一年算不算预制菜?预制菜的安全标准到底咋落实?这些都得有个明确说法。不然消费者稀里糊涂吃,商家含糊其辞卖,最后吃亏的还是咱老百姓。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不只是罗永浩和西贝的争议,更是整个预制菜行业的“照妖镜”。它提醒咱,吃饭不是光填饱肚子就行,还得知道吃的是啥;也提醒商家,别总想着钻规定的空子,真诚对待消费者才是长久之计。毕竟谁也不想花着现做菜的钱,吃着预制菜的饭,你说对吧?
希望这事儿能推动预制菜行业更规范,让咱以后去饭店吃饭,不用再猜“这菜是现做的还是预制的”,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吃饭!这要求不算高吧?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