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过去一直不理解,大清末年修建的京汉铁路(京广铁路的北半部分)为何要从汉口北面进入呢,当年的丹水池,堤角等地都很荒凉,如果铁路从汉口西面进入,投资成本也会减少许多
作为一个黄陂人,觉得京广铁路从黄陂西北进入,斜穿黄陂南部,将黄陂南部一分为二,单纯从交通上来说,也撕裂了横店和滠口的联系
下图为卫星地图上经过黄陂的京广铁路,以及网友认为应该拉直的京广铁路(当时没有天河机场,没有盘龙城)
近日,有朋友发给小编一本1920年代编制的湖北地图册,看到100年前黄陂的地理图以后,咱终于明白了当年的京汉铁路为何要如此布线。
此地图为“武昌亚新地学社”编制和出版,名字叫《湖北分县详图》,出版于1929年,距离今天96年
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有飞机了,但中国绘制的地图仍然缺乏准确性,比如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湖泊的大小等,但地图还是有很高参考性的,毕竟城市、乡村、湖泊的位置大差不差
1929年的黄陂,给人最大的震撼就是黄陂南部湖泊真的很多
1929年,孝感县和黄陂县南部湖泊密布,京广铁路只能斜穿黄陂,走汉口的北面进入市区。百年前,童家湖和后湖还联系在一起,从祁家湾斜往东南到了滠口,从这个地图看,黄陂南部和汉口之间有陆地相连的地方只有滠口
百年前,桥梁的修建水平还是很低的,完全依赖人力,铁路上跨湖泊或许当时的美国有可能(美国那时候很多铁路桥桥墩都还是木头的),但大清应该没有这个技术,所以只能避开湖泊,尽量走陆地进入武汉市
如今的童家湖和后湖距离相当遥远,中间增加了一个天河街道以及横店街道西半部分,现在的人不知道当时的环境,自然容易产生京广铁路为啥要绕那么大一个圈子的想法
当年,孝感南部、黄陂南部、汉口北部属于古云梦泽范围(包括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以前都是湿地,泥沙常年累月堆积以后才成为陆地,土地肥沃,成为湖北的粮仓),明朝中叶之前,这些地方每年夏天都会被淹没,清代相对要好一些,没发洪水的时候,这些地方地势高的区域还可以种田,地势低洼的地方就形成了湖泊
1949年以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改造,洪水基本不再淹没这些地方了(偶尔还是会,比如1954年),为了开发农田(1970年代之前,大家没有任何环保概念,啥湖泊,啥河流都敢填平),很多湖泊被填平或者缩减(当年的武湖,面积大得吓人,如今的武湖,只有过去的1/3,后湖和童家湖面积也小了很多,东西湖的西湖更是消失不见)
如果黄陂南部的这些湖泊没有填平和缩小,今日的黄陂南部或许是中国的“威尼斯”,对此大家如何看呢,欢迎在文章后留言讨论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