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专注”哲学背后:打工仔靠死磕一款产品年入亿,那些追风口的人却亏惨了!
专注者永远在进化,跟风者永远在寻找——这或许是马云“专注哲学”中最残酷的真相。后:那些年追风口的人,如今怎么样了?
三年换七个赛道,学费交了几十万,最后发现马云早就说过真相——“专注”才是普通人逆袭的终极密码。
2015年,马云在阿里内部会议上分享了一个残酷现实:“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这句话如今在无数创业者身上应验。
01 天时地利靠运气,专注才能造“人和”。
马云曾指出,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其中天时(如互联网风口)和地利(如地域优势)往往可遇不可求,但“人和”——即沉下心在一件事上死磕到底的能力——却是普通人唯一能掌控的因素。
浙江义乌一个小商品老板王强(化名)就是最佳例证。2013年,他看着身边人做跨境电商年赚百万,毅然辞去国企工作投身蓝海。
然而王强没有盲目追逐每个新兴平台,而是专注做一款产品:手机支架。从材质调整到结构设计,他花了整整18个月打磨这一款产品。
如今他的工厂年营收超过8000万,客户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与其追着风口跑,不如把自己变成台风眼”,王强笑着说。
02 成功学陷阱,幸存者偏差害了多少人。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成功学故事,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这些经过包装的“马后炮”却让许多人掉入陷阱。
心理学上的“幸存者偏差”现象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只看到成功者的辉煌,却忽略了失败者的沉默。
更危险的是,许多人总认为自己能复制大佬的成功路径。看到别人炒股赚钱就跟风开户,看到直播带货火热就盲目入场。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
马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没有人靠炒股发财的”。真正的成功来自于深耕细作,而非短期投机。
03 投资心理战,选择性认知如何让人亏钱。
马云强调投资需要独立思考,这在股市中尤为关键。许多投资者亏损的真正原因不是技术不足,而是败给了“选择性认知”的心理陷阱。
2021年,新能源板块大火时,一位姓张的投资者听信某大V推荐,重仓某电池股。即使该公司后来被曝财务造假,股价暴跌80%,他仍自我安慰:“这只是短期调整”。
这种“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方式——持仓影响判断而非理性分析指导持仓,正是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在面对损失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产生“再赌一把就能翻盘”的错觉,这与赌博成瘾的机制如出一辙。
04 三个专注原则,让普通人也能赚到大钱。
如何实践马云的“专注”哲学?根据多位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有三个关键原则:
1. 划定能力圈,守住边界
巴菲特和马云都认为,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比能力本身更重要。你对哪个行业最了解?那就是你应该专注的领域。
2. 完成优于完美,拒绝拖延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对技术几乎一窍不通。但他没有等待“万事俱备”,而是先行动再完善。这是所有成功创业者的共同特质。
3. 定期复盘但不轻易改道
专注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在试错中校准方向。每个季度花时间复盘进展,但除非发现根本性错误,否则不轻易更换赛道。
王强的手机支架如今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5%,但他最近正在面临新的挑战——智能手机配件市场的激烈竞争。
“专注不是一劳永逸的,”他说,“即使在一个领域深耕,也需要持续创新。”
那些曾经嘲笑他“只做一款产品”的人,如今大多在寻找下一个风口。而王强在去年投入500万建立的研发中心,刚刚推出了第三代自动调节手机支架。
专注者永远在进化,跟风者永远在寻找——这或许是马云“专注哲学”中最残酷的真相——你如何评价和下一个风口?又是谁呢?
(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