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一种心态:
租房时,觉得不是自己的房子,于是不愿多花心思打理出家的模样;
工作中,觉得这个岗位不稳定,于是沉不下心做事。
……
很多事,总想着,等以后怎么样了再说。
于是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凑合的临时状态,仿佛一直在等一个时机,而这个时机什么时候到来,并不知道,只是一直等。
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临时生活综合征",指的是我们潜意识里认为:
当下的生活状态不持久,于是,就会以"凑合、将就"的心态去应对,好像我们从未真正地开始生活,生活就已经过去了。
最后,生活变得模糊混乱,无数个凑合的小事,堆起了乱七八糟的生活。
那么该如何跳出这种临时生活的陷阱,改变你的现状呢?以下的几点你可以看看。
来源:视觉中国
察觉潜意识:提升配得感
查理·芒格曾说:
"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所以,再怎么努力,也难免被生活伤害。
在刷剧评的时候我看到了这句话,觉得说到了点子上:
她在上海打拼了8年,工资快2万,但你看她每天吃的都是一些方便充饥的食物,睡衣也都是旧衣服过渡来的,她过着非常典型的临时生活。
不关注现在的生活质量,不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
她花7000块钱去租精致的公寓,不是真正地热爱生活,只是不能让同事、朋友知道自己住的地方不行。
在游轮上,梁正贤为什么一眼就觉得王漫妮是可以骗到手的女孩,因为她瞥见了王漫妮给昂贵鞋贴了底。
凭这一点,梁正贤就料到了王漫妮其实没钱,但又渴望过所谓的“精致生活”。
这种有临时人格的女孩最好骗了。
所以心理学家说,过不好当下的人,未来不幸的概率是很大的。
因为临时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我们心理上的一种不配得感。
电视剧《繁花》中,有一句令人津津乐道的台词:"经常庆功,才能成功。"
不需要大手大脚,但是遇到喜欢的东西可以买下来作为奖励自己的礼物;
遇到欣赏的人,试着大胆表达,被拒绝也没关系;
每天对着镜子赞美自己,从内心肯定自己;
勇敢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不去刻意讨好他人。
……
要一直坚信你值得世间的一切美好,要相信自己配得上幸福。
来源:视觉中国
改变认知:重新审视生活
1943年的上海,23岁的张爱玲租下常德公寓顶层。
这个后来被她称作最合理想的逃世之地的房间,始终保持着临时状态。
窗帘是报纸糊的,家具是房东留下的旧物,连最爱的茉莉花茶也要等到稿费到账才舍得买瓷杯冲泡。
她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写道:"房子是租来的,可痛苦是自己的。"
这种自我放逐的临时感最终渗透进了她的文字,字字句句展示她对生活的敷衍。
当她晚年独居洛杉矶,房间里堆满未拆封的纸箱,仿佛从未真正定居于人间。
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过一段话:
"吃下敷衍的生产的食物,人不会感到满足,吃完饭团或泡面后,往往会觉得不过瘾,最终又多吃了甜面包和零食。这样的日子久了,身体和心灵都会受损。"
是啊,不只是食物,你每天肉身处在的状态都是如此。
你如果去糊弄、去将就、去凑合,永远过临时生活,你的大脑就会告诉现在的你,不够好、不值得,从而导致你在临时状态里很容易松懈、拖延。
给大家分享一段非常打动我的话: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拦着,有些工作还待完成,时间貌似不够用,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会开始。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
你想一想,你有多久没认真读完一本书,在文字里感受不同的人生?
你有多久没精心布置餐桌,用美食治愈疲惫的身心?
又有多久没为自己跳一支舞,在音乐中释放最真实的自我?
三毛曾动情地说道: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一遭。"
所谓热爱生活,从来不是追逐他人定义的完美,而是学会与自我对话,在细微处发现美好,在烟火里滋养灵魂。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临时生活,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不能重来的。
而当你认真对待生活的时候,生活也会认真地对待你。
也只有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时候,人生才会有力量感。
来源:视觉中国
开始行动: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那当我们认同了以上观点,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认真吃饭、认真睡觉、认真做事、认真爱人。
因为你每一次不认真的背后都会创造出一部分粗制滥造的自己。
这样的自己攒多了,人生就会变得像烂苹果一样,连自己都会嫌弃。
当你真的认认真真地生活,你的人生自然会变得精致。
就像村上春树说过的那样:"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最近我读到这样一条评论:"去年我试着在窗台种薄荷,每天浇水、修剪枝叶、观察嫩芽。有天闻到指尖的清香,突然觉得生活鲜活起来。
“后来我用薄荷泡茶、做菜,连发呆时盯着它摇曳都觉得治愈。我忽然明白,原来幸福不需要宏大目标,光是感知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就足以让我雀跃一整天。"
任何一件小事,只要用心去感受,都会成为情绪的锚点,因为它会悄然重塑你感知世界的方式。
要知道,幸福的本质不是惊天动地的狂喜,而是持续收集微小雀跃的能力。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微幸福",即通过微小事物激活大脑奖赏回路。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频繁体验小确幸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形成积极情绪的良性循环。
当我们能感受到微幸福,就能像赴宴一样去过每一天。
赴宴不是说你的穿着打扮,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来源:视觉中国
不再凑合,不再觉得先这样吧,等过段时间稳定了再怎样怎么样,等有钱了再怎么怎么样。
很多人凑合着凑合着,凑合就变成了你生活的全部。但其实,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
你站在这里,就是人生的全部。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岁到20岁可能很漫长,但20岁到80岁就像一瞬间。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撕下临时的封条,把每个清晨当作永恒的初遇。
当你在租来的阳台种下第一株薄荷,风会记得,所有认真活过的证据。
款待每一天,珍惜你每一份感受,记得生命的每一天都同等重要。
作者:浅墨岁余,愿所遇皆热爱,以欢喜之心,慢度不可知会的际遇。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