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郎咸平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做出这样的预言,他表示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50年后中国人口将骤降至5.8亿,不到当前14亿人口的一半。

毕竟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仅902万,比2017年的1758万几乎腰斩,而且2024年虽微升至954万,但死亡人口高达1093万,全年净减少139万人,最为主要的是,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

那么,为何生育率下降这么厉害?我们又该如何提升生育率呢?

年轻人为何拒绝生育?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时,不少医院产科都热闹了一阵,那年新生儿数量冲到1846万,总有人讨论“要不要再要个孩子”。

可这份热闹没持续多久,到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只剩902万,连七年前的一半都不到。

2024年是龙年,家里长辈总说“龙宝宝有福气”,不少小夫妻确实动了心,想着凑这个好年份生孩子。

本以为能看到出生人口明显反弹,结果年底数据一出来,也才954万,比前一年多了点,但跟大家期待的差距还挺大。

更让人心里发紧的是,这一年死亡人口飙到1093万,算下来净减少139万,而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了。

这不仅让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年轻人拒绝生育了呢?其实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是真的不敢生。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奶粉、尿不湿、早教班、学区房、大学学费,林林总总加起来,平均要花68万。

要是在北上广深,这个数得翻倍,光一个学区房的首付,就够普通家庭攒上好几年。

职场女性的压力更具体,有的女性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月薪两万多,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回去,岗位被人顶替,只能调去边缘部门,月薪直接砍到一万出头,降幅快40%。

还有人更惨,休完假直接被公司“委婉劝退”,再找工作时,HR一听说“有孩子要照顾”,眼神都变了,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轻易要二胎、三胎?

而且,还有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跟紧箍咒似的套在家长头上。

小区里的妈妈们聚在一起,聊的不是孩子今天玩了什么,而是“奥数班报哪家”“英语启蒙要不要从幼儿园开始”。

有个邻居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小学,每天下班后陪孩子刷题到半夜,周末还要赶三个兴趣班,孩子累得哭,家长也熬得黑眼圈比熊猫还重。

这样又费钱、又耗精力、还得担着职场风险的事,让很多家庭就算有想法,也只能摇摇头放弃。

可出生人口一直这么降下去,后面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老龄化海啸来袭

除了人口负增长以外,还有着老龄化的困境摆在面前。

2023年,60岁及以上的老人已经有2.9亿,算下来占全国总人口的21.1%;更关键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2.1亿,占比达到15.4%,这意味着每六七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按照现在的趋势算,到2031年,65岁以上老人占比会超过20%,到那时候中国就正式进入“超高龄社会”。

再往远了看,2050年这一比例会飙到29.5%,差不多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经济专家郎咸平之前就预警过,如果生育率一直这么低,50年后中国人口可能会降到5.8亿。

联合国的预测更不乐观,说等到2100年,中国人口说不定会跌到4.6亿到3.2亿之间。

重要的是,人口减少带来的麻烦已经开始慢慢显现。

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力不够用,现在不少工厂招工都要靠抢,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流水线缺人、餐馆招不到服务员成了常事。

劳动力少了,工资自然就往上涨,企业的用工成本跟着增加,有些利润薄的小厂,甚至因为付不起工资只能关门。

养老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测算说,到2035年,养老金就会出现收支不平衡的情况;等到2050年,缺口可能会达到10万亿。

这意味着未来年轻人交的社保,可能不够支撑当时老人的养老金,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保障会打折扣。

同时,医疗以及教育体系,也会大打折扣。

“国家催生”

为了提振生育意愿,2025年1月起,国家正式实施了育儿补贴制度。

家里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每年能领到3600元补贴,公办幼儿园还免了学前一年的保育教育费,虽然钱不算特别多,但对普通家庭来说,多少能减轻点奶粉、早教的开支。

而且地方上也在跟着发力,比如湖北天门市,二孩家庭能拿到28.71万元,三孩家庭更是能领35.59万元,涵盖了教育、住房等多个方面。

经济专家梁建章还提出了建议,他觉得国家可以拿出GDP的3%-5%用来补贴生育,比如一孩家庭每个月补1000元,二孩家庭补2000元,三孩家庭直接免个税,二孩家庭个税减半。

同时还要推动男性育儿假落地,不能只让妈妈一个人承担带娃压力,再探索弹性工作制度,让家长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社区里也要。

多建普惠托育中心,解决“没人带娃”的难题这些政策出台后,确实有不少家庭表示“比以前心动了”,但要真正让大家敢生、愿生,还需要时间。

毕竟生育不是一时冲动的事,除了政策补贴,还得改变“生娃就是负担”的文化观念,比如企业要真正落实反职场歧视,学校要缓解教育内卷,让家长不用再为孩子的升学焦虑到失眠。

只有全社会一起发力,从钱、时间、环境等方方面面解决生育背后的难题,才能慢慢把生育意愿提上来,也才能真正应对未来人口减少带来的挑战,不然光靠政策鼓励,很难让大家真正放下顾虑去生二胎、三胎。

参考文献

河山锐新闻——2025-04-24《郎咸平:如果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很可怕》

界面新闻——2025-01-17《2024年我国人口总量比上年减少139万人,出生人口为954万人较上年增加52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育儿   年后   专家   经济   人口   家庭   生育率   孩子   老人   养老金   家长   政策   可能会   学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