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首家进入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ST金科,终于有了新动向。
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在生死边缘反复试探的金科,收到26.68亿元的救命钱;一个是股价因这个利好消息,一度涨停,市值最终定格在82亿元。
另外公司通过遴选和评审的方式,确定了企业破产的受托人和保管银行。
金科1400多亿的债务,8400多位债主,似乎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说起金科地产,那可是来头不小。
当年,它借壳ST东源登陆深交所,销售额从不到100亿一度飙升到2000亿。
集团总资产更是高达4000亿,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金科董事长黄红云的身价,也随之暴涨至150亿,登上《胡润百富榜》第133位的宝座。
2014年,黄红云这样一位房地产界的大亨,一边高喊“金科就是我的命”,转头7天套现28亿。
然后又主动申请破产,把金融玩出了新花样。
当踏实肯干的地产商冲进金融圈捞金,从单纯的企业家变身成金融巨鳄时,金科股份覆灭的命运便已然注定。
2014年,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股新的热潮——新能源。
金科股份董事长黄红云迅速跟进,宣布金科股份将开拓新业务,进军新能源市场,未来几年的投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领域。
在黄红云发布利好消息的同时,股票市场上出现一股神秘力量,开始大规模收购金科股份。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金科股份的股价应声而涨。
股价从2014年低迷的2.26元一路上涨,到了2015年4月已经达到了9.76元,出现了股价翻了3倍这一令人咋舌的局面。
股价暴涨,地产前景一片光明,可黄红云却没有像此前宣传的那样,去拓宽新能源业务,而是带领全家开始高点抛售金科股票,创下7天套现28亿的“神话壮举。”
然而,28亿远不能满足黄红云的欲望,待稍时喘息后,他选择继续抛售手中的股票。
据统计,从2014年至2015年,黄红云总共疯狂套现60亿。
等钱到手后,黄红云又突然宣布,金科将减少新能源投资,甚至还取消了业绩承诺。
一时间舆论哗然,金科股价也随之暴跌。
股价最低时只有3.56元,比最高点下降了2倍多。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黄红云在这场金融战争中,成功实现60个小目标,留给股市一群血本无归的“韭菜”。
正当股民一片鬼哭狼嚎之际,坊间传来大私募徐翔因操控股市被捕的消息,马上黄红云也被调查。
为了保住多年拼搏打下的江山——金科股份,黄红云“壮士断腕”只得辞去金科股份董事长的职务,“套现”这一丑陋事实才终于浮出水面。
广大股民这才惊觉,原来他们是早有预谋啊!
黄红云和徐翔之所以做这个局,是因为金科股份上市已经3年,实控人减持保护期马上要到了。
可当时的股价低迷只有2.26元,这么低的价格远远不能满足黄红云膨胀的欲望。
于是,这两人选择了联手,黄红云在明处高调发布利好信息,而徐翔则暗中配合大量收购股份。
在一明一暗、里应外合的操作下,股价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然后黄红云迅速在高位套现,达到财富转移的目的。
虽然黄红云完美脱身,可这番不顾股民生死的暗箱操作,让券商们彻底看清了黄红云的真面目。
与此同时,广大股民和投资人也对黄红云丧失了信心,为以后金科的覆灭埋下了导火索。
从泥瓦匠到总市值4000亿元的金科集团董事长,不得不说黄红云是个敢想敢干的商业奇才。
1984年,黄红云来到涪陵的建筑工地,从最底层的小学徒干起,每天工资只有0.5元。
可他头脑灵活不怕吃苦,靠着聪明才智和踏实肯干的劲头,一路升迁至工程处处长。
立志做一番事业的黄红云,并不满足于有个“铁饭碗”,对金钱和权势的渴望,推动他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黄红云用省吃俭用积攒的8000元作为起步资金,四处承揽一些小项目,短短几年内获利20多万,初步完成了原始积累。
由于眼光毒辣,他不仅挣了个盆满钵满,还拯救了当地一处濒死的工程企业,顺利当上了总经理。
1998年,34岁的黄红云带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劲,将公司业务拓展到了大城市重庆,注册了房地产公司——金科集团。
初到重庆,人生地不熟的黄红云,一直买不到好路段的土地。
突发奇想的他,在偏僻的五七路上买下一块寸草不生的土地,建成了第一个地产项目——“金科花园”。
优美的小区环境,实用的户型,一经面世就被大家抢售一空。
看到销售如此火爆,尝到甜头的黄红云再接再厉,前后把几处荒地变成了聚宝盆。
昔日的不毛之地,被黄红云精心打造成一个个高档小区。
地段的偏远没有影响到价格,仅金砂水岸和天籁城这两处高端楼盘,就为金科带来了20亿的销售额。
当时的房地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而金科又是重庆重点工程,销售额自然相当可观。
2018年,金科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大关,销售一路狂飙到了2020年更是直至突破2000亿。
如此亮眼的业绩,让重庆金科在业内遥遥领先,连续多年荣获中国500强企业称号。
金科的董事长黄红云,也因此成为地产界响当当的领军人物,被尊称为“西南王。”
已经功成名就的黄红云,被巨大的胜利果实冲昏了头脑,最终走向了歧途。
他已经不想在实体行业挣那份苦钱、慢钱,而是想出了一个挣易钱、快钱的歪招。
于是,就发生了前文中勾结私募做局套现的丑事。
自以为聪明的黄红云,以为自己已然成为最大的赢家。
殊不知,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黄红云在金融杠杆里尝到了甜头,同样在金融杠杆里走向灭亡。
近年来,国家看到过热的房地产行业,为了给其降温,在房地产的宏观政策上进行调整,房地产行业也随之迎来了历史上最严峻的寒冬。
在艰难的大环境下,金科的销售额连续下滑,从巅峰期的2000亿销售额,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550亿元。
销售崩塌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开始连年亏损。
截止2023年,金科地产的亏损额高达500亿元,2024年预计还要亏损285亿元,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
在这期间,黄红云一直企图利用金融杠杆,来营救自家企业。
2020年,黄红云向券商质押了19.49%的金科股份,换取了大量资金。
新资金的注入,的确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可宏观政策的影响,导致企业不断亏损,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蚍蜉撼树。
黄红云没有想出其他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难题,只能接连质押股份,来缓解资金压力。
2022年,金科地产的实际质押率已经高达72.81%,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红线60%。
更惨的是,随着连年亏损,资金链断裂,黄红云已然无力拿出巨额资金赎回股份。
以中信证券为主的质押方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强行出售了9000万股金科股份。
而质押方们的行为,是金科完全没有预估到的,更不可能提前公布计划。
恰恰这一举动,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上市公司股份变更,必须提前公布的规定,因此成为金科集团覆灭的重要罪证之一。
此时,由黄红云一手打造的金科股份,已经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
都说祸不单行,就在这关键时刻,黄红云的后院又起了火。
2017年,为了质押股份,黄红云和妻子陶虹遐办理了离婚。
没想到历经4年,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一起抵御外敌的战友,为了抢夺金科股份竟然翻了脸。
2021年,陶虹遐发布了一封《致金科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公开控诉前夫没有在规定时间进行股权交割。
丑事公开后,黄红云只得进行股份交割。
外部质押危机,内部离婚混战,金科在内外夹击下完全没有了生机。
眼看走投无路,黄红云在2024年主动申请破产重组。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曾经的黄红云,和私募徐翔狼狈为奸,在股市大捞一笔。如今的他,却在前妻和券商的双重打压下,带领金科走向穷途末路。
从普通泥瓦匠到千亿企业掌门人,黄红云曾经缔造了地产界的奇迹。
贪婪如他,不顾万千股民的死活,伙同他人在股市套现60亿。
而资本同样也没有饶过他,多年后回旋镖正中眉心,他一手创办的金科也死于这场金融厮杀中。
或许,黄红云早已料到这种结局,提前布局早早落袋为安。
可他留给“亲儿子”——金科股份1470亿债务,8400名债权人,在风雨中飘摇,不知未来将走向何方。
-END-
参考资料:
1.经济参考报:《金科地产企业重整涉债规模超千亿元》
2.广州日报:《知名地产大佬黄红云被立案调查,本人道歉:深刻吸取教训,身家曾超200亿元,旗下公司近3年亏超500亿元》
3.每日经济新闻:《金科服务:2023年净亏损预计减半至8亿元-11亿元》
作者:七五格格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