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预制菜是下一个风口?美国日本早就验证过,中国才刚起步

我有个同学是做预制菜的,前段时间西贝因为预制菜问题差点被搞垮了,所以我这位同学也产生了退出预制菜行业的念头。

但我认为预制菜行业不仅有搞头,而且潜力非常大,是当前各行业中少有的一片蓝海市场。

这个行业之所以有搞头,恰恰是因为自它被明确为一个行业后,便遭到各方抵制。有人说它抢了卖菜大妈的生意,有人说它不好吃、没有营养。

正因如此,很多创业者不敢进入,这也使得它至今未被竞争成一片红海。可问题是,很多人包括消费者都在抵制,这样的行业还有搞头吗?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直觉判断。

但我认为,预制菜是社会分工继续细化的表现。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亚当·斯密发现,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生产力之所以能提高上百倍,正是因为社会化分工。

分工越细,生产力越强,你或许认为,分工虽能提高生产力,但先进工具和生产设备才是主因。但再往前推一步会发现,没有分工,就不可能有那些工具和设备。

假如每个人为了吃饱穿暖,小麦、玉米、高粱、棉花、蚕桑、烟叶、蔬菜等都得种一点,就不可能有人去发明收割机。

因为每年用于收割小麦的时间太少,造一台大型收割机极不划算。因此,只有分工才能催生专业化设备。

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是人类不可逆的发展方向。因此,预制菜自出现之日起便不可能倒退,只会沿着这一路径继续发展。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预制菜已普及几十年,渗透率超60%。

而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仅10%-15%,预计到2030年有望增至15%-20%,因此我国预制菜至少还有40%的市场拓展空间。

很多人认为,食堂、餐饮企业因预制菜闹出问题,这预制菜还能做吗?问题不在预制菜本身,而在行业监管。

三鹿奶粉查出三聚氰胺事件,并非奶粉品类有问题,而是监管不到位。

不可否认,预制菜的口感和营养确实不如现做的好,但它是必要的市场补充。它能让人们在快捷、价格、营养和口感之间有更多选择。

方便面当然不如现煮的重庆小面好吃,但便宜、便捷的特性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需求。预制菜或许会牺牲部分口感和营养,但这不代表它没有商业价值。

以珠海斗门为例,这里是我国海鲈鱼主产区。若没有预制菜产业,内地人吃上海鲈鱼的成本至少比现在高一倍。

当地海鲈鱼产业链完善,大部分海鲈鱼被处理成鱼片,配好各做法的配料包,通过冷链运往内地,消费者买回家只需烧开水煮熟即可食用,既便捷又便宜。

为何便宜?因这些企业天天杀鱼,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去鱼鳞、剔鱼刺、切片、打包等环节几乎全自动化。你在家处理一条鱼需要20多分钟,企业几十秒就能完成。

此外,你在家或市场杀鱼时,鱼鳞、鱼鳃、内脏、鱼刺等只能当厨余垃圾扔掉;而在这里,这些“垃圾”会被制成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或宠物饲料,就连鱼刺都有利用价值,这正是分工和规模化带来的好处。

因此,作为消费者,你可以排斥预制菜,但预制菜一定有其生存空间和商业价值。分析其商业机会时,千万不能被表面现象蒙蔽。

#财经##上头条 聊热点##我要上头条##经济##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美食   风口   日本   美国   中国   鲈鱼   搞头   鱼刺   行业   口感   营养   生产力   社会分工   收割机   热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