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Quora上刷到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是一个菲律宾网友问的:“犹太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人?”这个问题乍一看有点莫名其妙,但很快就吸引了一堆犹太网友的回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忍不住想挖一挖这个问题的根儿,看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结果发现,这压根儿不是啥事实依据的问题,反而是误解和刻板印象在作怪。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中犹两国的历史渊源、犹太网友的真实回应,还有这问题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
要搞清楚犹太人和中国人到底啥关系,咱们得先翻翻历史。中犹之间的接触不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而是老早就有故事了。最早的记录能追溯到宋朝,也就是公元960年到1279年那会儿。那时候,一群犹太商人沿着丝绸之路跑到了中国,在开封安了家。这些人慢慢融入了当地生活,娶了中国媳妇儿,起了中国名字,像张、李啥的,但家里还保留着犹太教的习惯,比如读《托拉》、过安息日。这群开封犹太人活了几百年,建了会堂,写了不少希伯来文的经书,连清朝的皇帝都知道他们的事儿。这说明啥?说明那时候中国人对犹太人挺接纳的,压根儿没啥“互相看不上”的意思。
再往后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一波犹太人来到中国,主要是上海和哈尔滨这些地方。尤其是二战那会儿,上海成了犹太难民的大救星。当时纳粹迫害犹太人,欧洲乱成一团,很多犹太人跑不出去。结果呢,上海敞开大门,接纳了大概2万名犹太难民,连签证都不用办。这事儿在历史上挺有名的,当年的中华民国政府这么做,救了无数条命。这些难民在上海扎根,开商店、办学校、建医院,还出了份《上海犹太纪事报》,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战后,有些人留下来,有些去了以色列或者美国,但他们对中国的感激一直没变。这段历史,怎么看也不像“犹太人不喜欢中国人”吧,反而是中国人帮了犹太人一把。
到了现代,1992年以色列和中国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更近了。科技、农业、贸易这些领域合作得热火朝天。中国公司去以色列搞创新,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也帮了中国不少忙。还有文化交流,中国的学生跑去以色列学希伯来语,以色列的年轻人来中国学中文,甚至还有中以混血家庭。这关系好得跟邻居似的,哪来的“互相讨厌”?
有了历史背景,咱们再来看看Quora上犹太网友的回答。那个菲律宾网友的问题一抛出来,底下回复炸开了锅,大部分犹太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啥玩意儿?我咋不知道有这回事儿?
有个叫马文·佩瑟的网友,直接开了个玩笑:“我每天都能学点新东西。我是犹太人,但我从没听说过我不喜欢中国人。Quora真是好样的,提醒了我!”这语气听着就挺逗,明显觉得这个问题很离谱。
另一个网友叫苏珊·克拉科斯基,是个研究近东语言的博士,她认真地回:“我就是犹太人,我挺喜欢中国人的。他们重视教育和家庭,跟我们犹太人差不多。这‘不喜欢’的说法哪来的?怕不是有人故意挑事儿。”她这话说得有理有据,还带点疑惑,想不通这谣言咋传开的。
还有个叫理查德·吉布拉的家伙,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1992年我去中国旅游,站在长城上跟导游聊天。他听说我是犹太人,高兴得不得了,说他超喜欢犹太作家艾萨克·辛格。我告诉他,这感觉是互相的。”这故事挺暖心,说明中国人对犹太人其实挺有好感的。
再比如耶拉赫米尔·哈莱维,他在以色列学拉比,直接点历史:“中国人从没迫害过我们。二战时上海救了2万犹太人,这事儿我们忘不了。”他这话直接拿事实说话,把中犹友谊摆得明明白白。
还有个米奇·科恩,2004年去过中国,说:“我在香港参加我表弟的婚礼,满桌中式菜,气氛好得不得了,谁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啊?”他这经历听着就让人馋,哪有半点“讨厌”的影子?
这些回复啥意思?很明显,犹太网友压根儿不觉得“犹太人不喜欢中国人”这说法站得住脚。他们要么拿事实反驳,要么讲自己的故事,态度都很真诚。这让我觉得,那个菲律宾网友的问题,可能压根儿不是基于啥真事儿,而是哪听来的小道消息。
除了历史和个人回应,我还想聊聊中犹两国的文化。因为挖得越深,越发现这两拨人其实挺像的,有不少共同点。
先说教育吧。犹太人把学习看得特别重,从小就读《托拉》、钻研学问,家里没几个不爱读书的。中国人呢,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科举考试那会儿,谁家孩子考上状元,整个家族都跟着光荣。这两边都觉得教育是翻身的关键,所以你看,犹太人和中国人在全球的教育水平都挺靠前的。
再聊家庭。犹太人讲究“Shalom Bayit”,意思是家里得和睦,家人得互相支持。中国人也有“家和万事兴”的老话,过年过节一家人团圆比啥都重要。这种家庭观念,让中犹两边的人在社会上都特别稳当。
还有生意头脑。犹太人在全球商界那是出了名的厉害,从金融到科技,总能抓住机会。中国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蹭蹭往上涨,做生意那股子拼劲儿也不输谁。这两拨人,都靠勤奋和脑子吃饭,难怪有人说“犹太人和中国人是天生的生意伙伴”。
这些相似的地方,让我觉得中犹之间不光没啥矛盾,反而有种天然的默契。要说“互相不喜欢”,那真是太违和了。
既然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犹关系挺好,那菲律宾网友为啥会问出这个问题?我琢磨了一下,可能是偏见和误解在捣乱。咱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媒体的影响。现在信息传播快,但不一定都靠谱。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喜欢炒作负面新闻。比如冷战那会儿,西方对中国的报道老带点偏见,可能有人看了这些,就觉得中国人跟谁都处不好。犹太人这边呢,因为历史上的遭遇,也常被贴上“排外”的标签。这些乱七八糟的说法混在一起,容易让人误会。
第二,历史遗留问题。犹太人在欧洲被歧视了几百年,到了二战更是差点被灭族。中国人也有过苦日子,像美国的《排华法案》那会儿,华人在海外被欺负得挺惨。这两拨人都有被误解的经历,可能有人就想当然地觉得,他们之间也会有啥矛盾。
第三,个人经历被放大。比如某个人跟犹太人或者中国人吵了一架,就把这事儿上升到整个群体,说“犹太人不喜欢中国人”或者反过来。这种以偏概全的毛病,哪儿都有。
但话说回来,这些偏见站不住脚。Quora上犹太网友的回答,还有中犹历史上的合作,都说明这压根儿不是啥普遍现象。那个菲律宾网友,可能就是听了个谣言,或者看了啥不靠谱的帖子,才冒出这问题。
面对这种误解,咋办?我觉得吧,最好的办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比如上海救犹太难民这事儿,多讲讲,能让更多人知道中犹之间的情谊。还有文化上的相似点,也可以多宣传宣传,让大家看看这两拨人有多合得来。
另外,教育也很关键。学校里多教点历史和文化,别老让媒体瞎带节奏。现在网上信息多,但真假掺半,咱们得自己长点心,别啥都信。
还有就是多交流。中犹两国现在合作不少,像科技交流、学生互访这些,都是拉近距离的好机会。个人层面也一样,我认识个朋友,他爸是犹太人,他妈是中国人,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这种故事越多,偏见就越没市场。
总的来说,“犹太人不喜欢中国人”这说法,完全是瞎扯。历史上的和平共处,二战时的互相帮助,再到现在的友好合作,都证明中犹关系好得很。Quora上犹太网友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中国人的看法是正面的,甚至还有点亲切。
这世界本来就挺复杂的,别让误解把人与人隔开。中犹两国人民,都有过苦日子,也都有过辉煌时候,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是正道。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这段关系有个清楚的认识,也欢迎你们聊聊自己的看法或者故事。毕竟,友谊这东西,比啥都值钱。
参考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解放日报社主编. 《追忆与求索》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