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酸甜苦辣,滋味万千,皆是生活。站在生命的高点,回头看,都是来时的路,经历过曾经的苦难,才更能体会生命的美好。

初读《一切会好起来的》便领略到作者在人生旅途经历的苦难,坚韧的个性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坚定信念。苦难是贯穿《一切会好起来的》第一辑的核心主题之一,作者细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均传递出一个坚定的信念:苦难和困境都是暂时的,积极的心态和前行的勇气是永恒的。
杨绛先生曾说过:“落难时不怨天尤人,不慌不忙的继续生活,苦难常有,心态常和,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历练。”作者出生在关中东府的贫困乡村,家庭经济条件艰苦,母亲是聋哑人,少年时,爷爷年事已高,仍为学校做工拉土维持生计,家庭的经济窘迫和困境让作者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压力。然而正是这些苦难与困境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和超强的责任感。
《荷包蛋》一文中母亲用一碗又一碗香喷喷的荷包蛋和无声的爱鼓励着作者坚定地前行,“如此经年累月,一张张大小不一、泛着金光的奖状被母亲贴上炕墙,不断擦拭如新......”荷包蛋的记忆,奖状的不断收获激励和鼓舞着作者走过了童年,陪伴了少年,一直到参加工作,取得事业和工作上的成就,母子同心,母亲无法言语,却始终拥有坚定的信念,激发作者勇敢地抓住和珍惜每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积极的迎接生活的诸多挑战,从而创造了“一切都好起来了的”美好生活。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再读文本,海明威的这句话又不断浮现在眼前,一位立体的,生龙活虎的少年从书里走了出来,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少年时艰苦求学,“冬夜里一个人睡在教室的干草地上”,青年时自强不息,中年时重新出发,“习惯了按部就班,对下海经商,感到无所适从”他在艰难地成长,在蜕变,勇敢,坚持,不向命运屈服,遭遇失败并不气馁,他像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乐观,努力,自信,有足够的勇气,与生活这条大鱼搏斗,最终将大鱼带回渔港。面对单位的“关停并转”,职工下岗,生计陷入困境,他没有消沉与放弃,而是将泥泞与荆棘踩在脚下,坚定着属于自己的信念“一切会好起来”,与命运和生活的挫折抗争,最终收获生命的馈赠,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一本薄薄的书无法穷尽一个人的一生辽阔,但那是来时的路,是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来时路。作者一直是追风赶月,奔跑不息,终于追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缩影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乐观与努力,更是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足够的勇气,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最后,《一切会好起来》不仅是写给成年人的书,更是一本人物传记,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能读到一本好的人物传记,并在书中发现和名人名家有相似的兴趣,性格和人生经历,会深受鼓舞,对自信心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意义重大。希望更多的孩子加入到阅读这本书的队伍中来。

作者简介:聿心,原名惠建妮,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英语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全国PETS英语考官,高新作协副秘书长、执行主编,蒙氏培训师。曾多次获陕西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爱好文学,平日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之处,《草坪边那辆自行车》曾获得征文活动一等奖,另有散文《不要内耗在小烦恼上》《生命终极是孤独》《回不去的堡子》小小说《有鬼》《八根和他的傻女人》文学评论《荒诞中的生存悲剧》《跨越时空的叙事艺术》等作品发表。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