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爆火出圈的背后,折射出消费市场从物质满足向情感认同的转变。流量带来的高光时刻终会过去,各位鸡排主理人们此刻最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成为下一个“鸡排哥”,而是如何将眼前的“流量”稳稳地转化为自家的“留量”。
用产品的深度锚定人心。流量或许始于好奇,但复购一定源于味蕾。在喧嚣过后,能让人反复回味的,只有产品的硬实力。风味上,要追求“记忆的锐度”。除了基础口味,鸡排要有让人一口惊艳、并主动分享的“风味钩子”。这就要求制作者对腌渍、裹粉、油温的控制近乎精确,将“好吃”标准化。食材上,要坚守“品质的硬度”。当顾客开始关注食材本身,便是信任的开始。面对网友质疑产品质量,“鸡排哥”大方公示不同批次的生肉及成品的检验报告,甚至稍微提升成本选用更柔嫩的鸡腿排,完成了让顾客从“试试看”转向“信得过”的关键一跃。
用管理的精度护航体验。流量壹始,“鸡排哥”摊位排队时常日均2-3小时,甚至出现加价让代购代买的现象。汹涌的流量是对运营管理体系的压力测试。流程上,要实现“效率的优化”。一套简单的排队发卡或线上叫号系统,就能将焦灼无序的等待转化为可预估的、轻松的间歇。这不仅能提升现场秩序,更能直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与门店的承接效率。经营上,要恪守“价格的定力”。切忌在爆火后仓促提价,这种“收割”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相关反面案例早已屡见不鲜。“鸡排哥”能承接这一波现象级流量的原因之一,便是十年如一日地保持6元的亲民价。合理的利润应通过优化供应链、推出高价值套餐或限定新品来实现。一个稳定的价格体系,是向市场传递的长期主义信号,也是与顾客建立持久信任的无声契约。
用情感的厚度滋养认同。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已达2.3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从单纯的交易场所到情感驿站,在功能价值之外,当代消费更关乎情绪与认同。氛围上,要成为感官的剧场。将出摊的利索动作、油锅的沸腾声、弥漫的香气共塑为一场治愈的日常仪式,让等待也变成值得分享的体验。服务上,要建立亲和的链接。无论是“鸡排哥”的“做完你的,做你的……”“塑料袋6元,鸡排免费送……”,还是带领“鸡排家族”裂变式出摊齐上阵,其核心都是让商业交易充满浓厚的“人情味”。正如小红书旅游负责人所言:“6元的鸡排卖不出高价,但600元的情绪价值永远有市场。”功能的溢价有顶点,而情感的溢价无止境。当店铺能稳定提供慰藉、认同与归属感时,便真正拥有了“留量”的终极魅力。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