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长,头发先知?60岁后,白发少的人活得更久?告诉你答案

寿命这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一旦过了60岁,大家对“怎么活得更久”这档子事儿,就会格外上心。

路边大爷喝着茶,顺口一句“谁白发少,谁就活得久”,听起来像是玩笑话,但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看着镜子里的头发,没几根白的,心里不免也多了点底气。头发,到底能不能“未卜先知”?

从医学角度看,头发变白,是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的过程,黑色素由毛囊里的黑色素母细胞合成,等到它们活力下降、数量减少的时候,头发的颜色自然也就褪了。

关键在于这个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遗传、营养、精神压力、内分泌、氧化应激……都参与其中。也就是说,白发的出现不仅仅是“岁月的印记”,更可能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提示”。

很多人以为,白头发多,就是老得快,其实这个说法得细掰开讲。60岁之后,如果头发仍然保持较黑,有一个很可能的解释是:这个人抗氧化能力强。

人体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多了会损伤细胞,而抗氧化能力强的人,能更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对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这不光能让头发黑得久,还对心血管、神经系统有好处,间接也就延长了寿命。

再说一层,身体的慢性炎症水平。慢性炎症是很多慢病的“幕后推手”,比如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等,而它也和白发的生成有关。

炎症水平高,毛囊环境变差,黑色素细胞容易凋亡,白发就提前登场了。所以,那些60岁后头发还不怎么白的人,往往炎症水平也相对较低。这其实是一个“内部环境稳定”的信号。

营养状态也是关键。维生素B族、铁、铜、锌这些微量元素,和头发的颜色有很大关系。缺乏这些营养素,黑色素合成受阻,白发自然早早报到。

而60岁后营养还能跟得上,说明饮食结构合理、吸收功能还行,整体身体状态也较好。说到底,身体营养供给能保证,细胞修复、代谢运作也都不会掉链子,寿命自然也会有保障。

头发白不白,还跟生活方式脱不开干系。睡得好不好、动得勤不勤、是不是整天愁眉苦脸,这些事都会体现在头发上。熬夜多、情绪差,肾上腺素飙升,毛囊功能紊乱,白发就会明显增加。生活作息规律、心态平稳的人,头发更容易维持黑亮。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恰恰也是长寿的关键要素。

一些研究也确实给了这个“白发与寿命关系”观点以数据支持。某项覆盖上万人群的研究指出,那些60岁之后白发明显较少的人群,在后续10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生活自理能力维持得更久。

这并不是说白发少的人一定长命百岁,而是说明白发少背后,藏着一整套良性的身体机制。这些机制对延长寿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认知功能方面,也能从头发略窥一二。有研究观察过阿尔茨海默症前期患者的身体表现,发现这些人中白发提前出现的比例远高于认知正常的同龄人。虽然不能说白发就等于认知退化,但确实说明,神经系统的健康状态和头发颜色有一定关联。也就是说,头发黑得久的人,大脑也可能“老得慢”。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基因因素。有些人天生基因好,家族里几代人头发都黑得久,这种情况下,白发少不一定说明身体特别健康。可问题是,这种“白发基因”在人群中毕竟占比不高,大多数人出现白发,还是身体内在状态的体现。所以,60岁之后看头发颜色,其实能帮助自己判断身体是不是“老得快”。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有些白发多的人也活得很久。这话没错,白发多不一定短命,但白发少确实更有可能意味着身体系统没那么快衰老,是个比较“稳”的信号。这也不是什么神奇的预言,而是医学上的一套“读身体语言”的技巧罢了。

在现实中,有些人60岁出头就满头白发,另一部分人快70了头发还是黑亮乌溜的。与其说羡慕别人头发黑,不如反过来看:头发状态差,也许是给自己提个醒——是不是最近太累?饮食跟不上?心情常压抑?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调整来改善的,别把白发当成“无法改变的命运”。

而且,长期观察也发现,那些头发黑得久的人,大多不抽烟,喝酒少,吃饭有节制,还愿意锻炼。他们在生活细节上“苛刻”得多,却也因此得到回报。这种人血压、血脂更平稳,心脏供血能力强,运动后恢复也快。看似只是头发黑,其实整个人的身体活力就在那儿藏着。

想要60岁以后头发黑得久,并不是件轻松事,它背后是一整套健康机制的运转良好。这种状态,不是靠几瓶洗发水、几粒保健品就能轻松获得的。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吃得合理、睡得规律、情绪稳定、适当锻炼。看起来普通,其实最难做到。

从生理角度来说,黑色素的合成过程本身就是一项“高能消耗”的工作,只有在身体不缺能、不缺养的情况下,它才能顺利进行。而能量供应稳定的前提,是代谢功能正常、心肺功能强健、激素水平稳定。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一个头发还黑的人,很可能是整个身体系统还处于“较年轻”状态,这就不奇怪了。

不过也不能太过于依赖“头发颜色”这一个指标来评估寿命,它是一个信号,但不是全部。有的人白发多,但其他方面健康得很;也有的人头发黑,却可能其他指标亮红灯。所以,把头发颜色当成身体健康的“综合指标”来看待,更客观一些。

有一点挺重要:头发状态能反映的,是“整体趋势”,不是绝对值。如果一个人60岁后白发变多,配合着精力差、记忆力下降、走路气喘吁吁,这些信号加在一起,就得当回事了。但如果只是白发多,其他都好,也不必过于紧张。真正决定寿命的,是所有系统综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两项指标。

但不得不说,白发的变化,确实比体检报告更“实时”。毕竟没人三天两头去查血、查心电图,而头发每天都在照镜子时能看到点蛛丝马迹。把头发当成身体的“健康风向标”,还是挺靠谱的。

头发是不是白了点,不全是基因在作怪,有时候是身体在“喊话”:别熬夜了,多吃菜,别老气愤愤的。听不听得进去,就看有没有这个健康意识。

活得久,不是靠运气,而是身体长期稳定的表现。头发,是其中一个细节。它不是预测寿命的水晶球,但至少是个值得关注的小窗户。看看自己的头发颜色,可能比翻十页健康书来得实在。

参考文献:

[1]赵俊峰,李晨阳.黑发素代谢紊乱与白发形成机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3):215-219.
[2]王淑慧.慢性炎症状态与健康老龄化的关联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8):1920-1925.
[3]刘玉婷,黄志军.抗氧化能力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4):308-312.
[4]钱程.维生素与头发色素合成的关系[J].中国临床营养,2022,30(6):341-345.
[5]孙美玲.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外在表现初探[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2):132-13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养生   先知   头发   白发   答案   身体   黑色素   状态   寿命   健康   炎症   颜色   细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