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事挺火的。7月16号上海某麦当劳里,有群大爷大妈没买东西就在里面打扑克,占了好几桌,吵吵闹闹影响其他人吃饭。这事后来传到网上,说麦当劳这次终于动手赶人了。其实以前这些快餐店一直很包容,像失业的年轻人没地方住会在里面过夜,店员也不赶。但这次情况好像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占座的人太多,而且长期占用资源。
商家做生意要交水电费,开空调成本高,现在夏天又热,有些人专门来蹭凉快。快餐店要是总被人白占地方,顾客来了觉得环境乱就不愿意消费。深圳那边已经真把人赶出来了,上海这些大爷大妈要是不改,估计也会被赶。快餐店毕竟不是社区活动中心,总得平衡商业和公共需求。
有人发帖说,以前这些快餐店是没人管的避风港,现在规矩好像变严了。打工者、学生、老人,全挤在连锁店里,久而久之就成了默认的公共休息区。但商家每天开门都要付租金、电费,长期下去肯定有压力。之前看到报道,有的地方肯德基一个月电费都得十几万,单靠卖薯条汉堡根本cover不住。
现在网上有不少年轻上班族抱怨,去快餐店吃饭总遇到有人占座不消费。他们想安静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反过来老头老太太也需要社交场所,社区活动室少,棋牌室又贵,只能到连锁店凑合。两边都没错,但店家夹在中间难做选择。
国外也有类似问题。听说日本便利店定了一条规矩,每人最多待十分钟,超过时间就提醒。巴黎那边快餐店会推出流动餐车,让占座的人没地方待。新加坡社区里建了很多公共休息舱,需要预约才能用。咱们这边可能还没这么细的规则,都是店员凭感觉处理。
现在天气热得出奇,很多地方又缺空调房。要是遇上台风天或者极端天气,问题可能更严重。有的城中村拆迁后,连临时庇护所都没安排好,流浪汉和打工者只能挤进连锁店。这种情况下商家确实难搞平衡,赶又不好意思,不赶又损失生意。
网上的讨论分成两派。一派说商家挣钱不容易,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派觉得老头老太太也是弱势群体,找个凉快地方都不让。其实双方各退一步更好,比如说占座的人偶尔买个饮料,商家也能理解一下老人需求。但现在没人主动让步,矛盾就越积越大。
前几天看到新闻,有些地方开始试点公共休息区了。比如商场和地铁站联合建免费休息室,让打工的人有地方歇脚。不过进展慢,覆盖面也不够,很多小店还是得自己解决。有连锁品牌尝试和公益组织合作,专门腾出一角给需要帮助的人,但得提前登记,不能随意占座。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住不起旅馆就在快餐店过夜。有位应届生在帖子上说,他住麦当劳一个月,每天买杯咖啡就待到打烊。店员看他可怜就没赶。但这种情况多了,店里肯定扛不住。
专家建议政府应该规划更多公共设施,比如24小时休息站,或者廉价青年旅馆。但落实起来需要钱,而且得协调各部门。现在只能看到个别社区在尝试。比如浦东某街道把旧仓库改造成应急驿站,晚上开放给没地方住的人。
总的来说,这事挺复杂。快餐店不该被完全指责,毕竟他们也是企业。老头老太太找地方凑热闹可以理解,但得考虑其他人感受。可能得等政府想办法,把公共资源调配好,别什么事都推给商家。现在网上都在议论,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的连锁店开始赶人?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