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少人练着练着就出问题了,比如有个马先生,四十多岁,坚持夜跑十五年,每周至少三回,每次五公里起步,腿上肌肉练得结实,去年还跑了马拉松,本想今年接着来,谁知一公里就疼得站不住。
去医院一查,髋关节磨损严重,天生骨头就缺一小块,长年累月冲击下来,得换人工关节。
这故事听着就心酸,提醒人运动不是越多越猛越行,得讲究点门道。
退休的国家级名中医徐再春教授就说过,40岁前多练,50岁后少练,60岁不练,多保养。
徐再春见过太多患者因为养生不当折腾坏身子,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他直言,年轻人四十岁前体格壮,多动弹能打牢底子,跑步打球都行;五十岁一过,阳气开始往下走,强度得收着点;六十岁往上,宜静养护元气,别硬扛。
中医讲求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年纪大了机能衰退,猛练反倒伤本。
这话说回来,有没有科学依据?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做过一项大研究,盯上27万多位59到82岁的老年人,追了十二年,发现爱骑车、游泳、跑步、打球、散步这些的,整体死亡风险比不动弹的低不少,尤其是游泳和网球,效果拔群。参与有氧运动的老人,心血管问题和癌症风险都降了,寿命拉长了几年。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过指南,建议老年人每周中等强度动一动,150到300分钟起步,高强度75到150分钟,关键是循序渐进,别一下猛冲。
当然,有人担心跑步伤膝盖,膝关节损伤多半出在用过头、姿势不对劲儿,或者下肢肌肉弱,膝盖骨滑行不顺。超重、鞋子不合脚、路面硬邦邦的,都会加重负担。
预防呢?控制跑量,热身拉伸别省,肌肉练匀称点,休闲跑反倒少事儿。马先生那例子,本来髋关节就有点小毛病,十五年高强度下来,终究扛不住。
徐再春的建议,正好点中这点,年纪小多练能强筋骨,岁数大收力才能保关节。
中医里头有句老话,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五劳七伤说的是过犹不及,动静得平衡。
四十岁前多动,气血旺盛,五十岁后少动,护住元气,六十岁不练,养精蓄锐。这不是偷懒,是懂事儿。
中老年人挑运动时间,也得掂量掂量。
早上刚醒,身体还僵着,不宜太猛,散步太极拳合适,上午再骑车啥的。别大清早钻树林,雾重易着凉,得热身拉开筋骨。
晚上呢,傍晚五到七点,肌肉力量和用氧峰值高,慢跑健身操正当时,能烧脂增肌,还不扰睡眠。研究显示,这段儿练,减肥效果比早中晚都好,BMI腰围降得快。
夜跑晚了,兴奋劲儿上头,睡不着觉;晨跑太早,空气差,心肺负担重。
总的,合身就好,别死磕一个点儿。徐再春的法子,强调因时制宜,跟这些数据对得上号。
运动好是好,可踩坑多了,反倒伤身。生病了还硬扛,病情拖后腿不说,意外还容易出。感冒发烧,暂停几天,养好了再动。
饮水也讲究,运动中别忍着口干,也别一气儿灌太多,心胃受不了。少量多次,温水为主,出汗多补点钾钙。
形式得对路,膝有毛病的别爬山深蹲,心脏不稳的避剧烈。热身拉伸是老规矩,前五分钟甩胳膊弯腿,血脉通了再上;完事儿后抱膝前倾,松筋骨,防头晕气短。
这些误区,临床上见得太多,徐再春教授总叮嘱患者,养生不是苦行,得聪明点。
参考资料
70岁后不跌倒,就看你40岁起做哪些运动 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