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局已定,6国给特朗普下跪,全是中国的邻居,3国牺牲中方利益

最新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成为最大“变数”,而美国的贸易政策变化则是这一切的催化剂。

摩根大通、路透社、《财富》杂志等重量级机构连续发布数据,显示美国对亚洲多国的关税和贸易谈判正引发区域格局深刻裂变。

美国“关税大棒”下的亚洲困局

世界银行7月的贸易脉动报告显示,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创近10年新低,亚太新兴经济体首当其冲。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新政,是这一连锁反应的直接推手。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6个中国周边国家——日本、韩国、印度、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与美国的谈判结果千差万别,却无一例外选择了妥协。

日本和韩国被归为第一组,美国长期盟友,产业链高度交融。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日、韩两国征收15%关税,并要求两国企业在未来五年分别向美国追加5000亿美元和3500亿美元投资。这一税率与欧盟同步,成为美国对发达经济体设定的“底线”。

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日本对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显示其应对压力的主动性。韩国三星、现代等巨头也加速在美扩产,试图换取关税豁免和市场准入。

东南亚的“市场交换”

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作为第二组,被美国列为“友好但非核心盟友”。关税分别定为越南20%、菲律宾19%,柬埔寨未公布但业界预期约为20%。与之对应,这些国家必须全面向美开放本土市场。

路透亚洲版独家调查揭示,越南在美方压力下同意对经其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加征高达40%关税,直接针对中国的“转口贸易”。菲律宾同样在农业和电子产品领域让步,不惜压缩本国对华贸易份额,换取与美国的贸易便利化。

柬埔寨政坛内部消息称,政府在美国斡旋下主动宣布对某些争议区域“停火”,以换取关税协议。世界银行统计,柬埔寨上半年对美出口增长12%,但对华出口则出现罕见下滑。可以预判,东南亚多国为了短期利益付出了市场结构调整的代价。

印度:左右逢源的“高压试炼场”

印度的角色最为复杂。特朗普政府7月末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将印度列入“额外惩罚”名单。

美国国务院公开声明中直接点名印度与俄罗斯在能源与军备领域的合作,称其“背离美方战略利益”。印度曾在“四国安全对话”中被视为制衡中国的关键一环,如今却首当其冲被美国“背刺”。

印度总理莫迪在接受《经济时报》专访时坦言,印度制造业与美国市场联系紧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美出口依赖。第一季度,印度对美出口同比下降9.7%,但对中国的进口却逆势增长。

印度在高压下做出两个关键调整:一是恢复自2020年疫情后暂停的中国公民旅游签证,二是放宽对中国资本和高科技企业的投资审批。印度电子巨头迪克森科技与中国龙旗科技的合资项目获批,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回暖的信号灯。

三国“献祭”

在这六国中,三国的姿态最具代表性——日本、越南、印度直接以损害中国利益为“投名状”,换取了美方的关税“优惠”或地缘支持。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承诺对经越南转口的第三国商品(实际指中国)征收40%高税率,阻断了中国企业通过越南规避美国关税的通道。

日本与印度则联手美国、澳大利亚发起“稀土联盟”,意图削弱中国在稀土原材料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国际稀土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稀土价格波动剧烈,背后正是相关国家布局调整的结果。

美国对稀土的战略需求令其在谈判中咄咄逼人。日本、印度出于本国高科技产业安全考量,甘愿成为美方“遏制中国”的工具。三国事后却发现,即便交出“诚意”,依然难逃被美方收割:日印对美新增投资回报低于预期,越南出口增长未抵消对华贸易受损。全球产业链的流动性和复杂性远超单一国家能够掌控的范围。

“关税红线”背后的全球震荡

美国对六国的关税设置,实则为全球画出一条“红线”。15%成为发达经济体底线,东南亚则被划归更高税率区间,印度作为“左右逢源”典型遭遇最重打击。美国并未因与这些国家的同盟关系而手软,反而以此为筹码要求更大让步。这一策略背后,是美国意图重塑全球供应链主导权,巩固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技术安全战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贸易壁垒指数升至近二十年高位,亚太地区“被动承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中心,其产业链外溢效应让周边国家陷入“两难”:既需美国市场,又无法完全与中国脱钩。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2%,但对日韩出口基本持平。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夹缝中的“骑墙”策略,正被美国关税新政逐步逼至极限。

现实利益下的谨慎回暖

印度的政策转变颇具标志意义。自2019年起,印度推行对华“脱钩”政策,限制中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关键行业,中印经贸进入低谷。但美国对印加税的“当头棒喝”,让印度不得不重新评估战略选项。7月24日,印度正式恢复中国公民旅游签证,释放积极信号。迪克森科技与中国龙旗科技的合资项目,以电子制造为突破口,带动中印合作缓慢升温。

印度媒体广泛评论称,印度制造业的崛起,无法脱离中国供应链。2023-2024财年,印度自中国进口电子元件高达180亿美元,占其总进口量一半以上。

智能手机、家电、电动车等高增长领域,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印度工信部近期公开表示,未来三年将持续优化与中国的产业协作,避免因外部压力导致本土制造业“断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7月底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印关系的本质是“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但前提仍是“真诚相待”。印度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决定了两国合作空间的上限。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8-01 15:54:“到期”之前美调整对多国关税,专家:全球贸易体系或加快向区域化演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财经   败局   中方   中国   邻居   牺牲   利益   印度   美国   关税   越南   柬埔寨   日本   贸易   菲律宾   美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