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咱们起早贪黑赚的辛苦钱,要靠实实在在的劳动换,可美国只需印一张张绿纸,就能买走全球的商品、资源。
这不是咱们不够努力,而是美元登顶的背后,藏着一套围绕“赔款、债务、黄金”设计的连环局。
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后来的石油绑定,一步步把全球经济绑上了美国的战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英、法、德等国打得不可开交,而远在美洲的美国,一开始没急着参战,反而喊出“中立”的口号——但这“中立”根本是幌子,美国真正在做的,是把欧洲当成“提款机”。
当时欧洲各国打了没几年,国库就空了,可子弹、炮弹、粮食这些必需品不能断。
怎么办?只能找美国买。
美国的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火、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欧洲,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但欧洲各国没钱了,只能找美国的银行借钱——比如摩根财团,就成了英、法等协约国的“专属债主”,一边帮它们在金融市场筹钱,一边催着用贷款买美国货。
这一招“借钱+卖货”让美国赚翻了:191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还不到250亿美元,到1919年直接飙到640亿美元;之前美国是欠别人钱的债务国,一战后反过来成了债权国,光协约国就欠美国125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欧洲各国买美国物资,最后拿不出钱,只能用黄金来抵——毕竟黄金是硬通货,谁都认。
就这样,欧洲的黄金开始源源不断流向美国,到1919年,美国手里已经攥了全球40%的黄金。
1917年美国之所以参战,也不是什么“正义感”,而是德国搞“无限制潜艇战”,封锁了美国和欧洲的航线——要是德国赢了,协约国欠美国的125亿就打了水漂,美国的财路就断了。
所以美国参战帮协约国打赢,本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债权”。
1919年一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签了《凡尔赛合约》,这份合约看似是惩罚德国,实则给美国后续掌控欧洲埋下了伏笔。
合约里最狠的一条,是要求德国在30年内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换算成当时的美元,大概是330亿。
德国当时的经济已经被打烂了,就算把全国的优质资产卖了,也凑不齐这么多钱,甚至全世界的黄金加起来都不够赔。
可美国在这份合约里,看似没拿到多少好处——总统威尔逊提的“14条主张”几乎没被采纳,话语权还不如英、法。
但美国根本不慌,因为它手里攥着“王牌”:协约国欠它的125亿债务。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的“三角债”:德国要赔英、法钱,英、法拿到赔款才能还美国钱,可德国根本赔不起。
德国一开始还想撑,到1921年6月,黄金储备全耗光了,只能疯狂印钞票。
德国人存的钱全成了废纸,经济彻底崩溃,只能跟英、法说“要不算了,延期赔吧”。
可德国干脆摆烂,宣布“一分钱不赔了”——德国不赔,英、法就没钱还美国,只能又走回老路子:用黄金抵账。
欧洲的黄金又一波流向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越积越多,而英、法的经济被债务拖得越来越惨,比如法国欠美国的钱,是它当年普法战争赔德国的4倍。
欧洲的三角债拖不下去了,1923年美国站出来“当好人”,推出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牵头人是美国银行家查尔斯・道威斯,名字听起来像帮欧洲解套,实则是把欧洲绑得更紧。
计划的核心很简单:让美国的私人投资者借钱给德国,帮德国“恢复经济”,然后德国用这笔钱赔给英、法,英、法拿到钱再还美国。
这套流程看似“三赢”:德国有了钱,英、法能还债,美国能收回欠款。
但里面全是算计:
首先,美国把“英、法欠政府的债”,变成了“德国欠美国私人资本的债”——之前英、法还能跟美国政府讨价还价,现在欠的是私人资本家的钱,催债更狠,而且美国能直接通过资本控制德国经济;
其次,美联储特意把美元利率压得很低,而德国因为缺钱,愿意付高额利息——美国的私人资本看到有利可图,疯狂往德国借钱,德国看似拿到了钱,实则背上了更高利息的债;
最后,德国拿到的钱,大部分没用来恢复工业、农业,而是直接转成赔款给了英、法,英、法又转还给美国——等于美国的钱绕了一圈,又回到自己手里,还赚了好几波利息,顺便吸走了欧洲仅剩的黄金。
从1924年到1931年,德国一共付了105亿马克赔款,可新借的债务高达186亿马克——越借越穷,只要美国停止借钱,德国立马就垮。
而美国根本不管德国的死活,只要自己的钱能收回来就行。
这期间,英国还想挣扎一下,1925年时任财政大臣丘吉尔想恢复“金本位”,把英镑和美元的汇率定在1:4.86——可当时英国经济早不如美国,这个汇率让英镑被严重高估,出口根本没竞争力,反而让更多人抛售英镑换美元,黄金又一波流向美国。
英国经济被拖得更惨,彻底失去了和美国抗衡的能力。
1929年,美国国内的泡沫破了——之前低利率让大家疯狂炒房、炒股,佛罗里达房地产崩盘后,股市也跟着垮了,道琼斯指数从363点暴跌,两周内蒸发300亿美元财富,大萧条来了。
大萧条一爆发,美国最先做的就是“收债”——之前借给德国、欧洲的钱,赶紧往回要。
道威斯计划瞬间崩塌,德国彻底还不上钱,英、法也没钱还美国,只能又拿黄金抵账。
1931年英镑贬值。
其他国家也跟着学,放弃金本位、贬值货币,但这没用——美国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直接出了狠招:宣布停止黄金出口,老百姓手里的黄金必须交给政府,美元和黄金脱钩后一次性贬值40.94%。
这一招既阻止了黄金外流,又让美国商品在国际上更便宜,出口大增;同时美元贬值让黄金价格从20美元/盎司涨到35美元/盎司,全球的黄金又因为“保值”疯狂流向美国。
到1937年,二战阴云越来越浓,各国为了安全,把更多黄金存到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进一步增加。
1939年二战爆发,美国又故技重施——先“中立”卖军火,搞了个“租借法案”,名义上是“借”武器给盟友,实则让各国战后用黄金或资源还债。
等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后,更是开足马力生产军火,全球的订单和黄金又往美国流。
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了全球的74.5%。
二战后,美国不想再靠“黄金周转”,而是想直接定规则。
1944年,44个国家确立了新的货币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35美元能换1盎司黄金。
可到了1971年,问题来了:各国都拿着美元去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不够用了。
时任总统尼克松直接宣布: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以后35美元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不算数了。
但美国也怕美元没人认,很快就找了新的“靠山”——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任何国家要发展,都得买石油;要想买石油,就必须存美元。
就这样,美元从“黄金本位”变成了“石油本位”,就算没有黄金兜底,依然是全球各国必须持有的货币。
更狠的是美国后来搞的“美债”——各国赚了美元,没地方花,只能买美国国债,等于把赚的美元又借给美国,美国再用这些钱去投资、去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
现在美国国债快到34万亿美元,却根本不怕还不上——因为一旦抛售美债,美元贬值,各国自己的资产也会跟着亏,只能跟着美国“兜底”。
回顾美元的登顶路,其实就是3步:
第一步,靠战争赚“第一桶金”:一战、二战卖军火、放贷款,把欧洲的钱和黄金吸到美国;
第二步,用债务套住欧洲:通过凡尔赛合约的赔款、道威斯计划的债务循环,让欧洲只能靠黄金还债,彻底掏空欧洲的黄金储备;
第三步,定规则垄断货币:先靠布雷顿森林体系把美元绑黄金,再靠石油美元绑住全球工业命脉,最后用美债让各国不得不认美元。
说到底,美元的霸权不是靠“钱值钱”,而是靠“规则霸权”——美国用战争、债务、黄金一步步制定了全球经济的规则,让全世界都得围着美元转。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