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冷饮成为人们解暑必备,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当属冰淇淋哈根达斯。
其实它并不便宜,但人们还是愿意买单,毕竟味道摆在那里。不过现在这个牌子好像销声匿迹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哈根达斯在中国门店几乎凉透。
至于背后原因,据业内透露,哈根达斯一直以来根本没有好好做生意,不过是将国人视作圈钱的“冤大头”!
上世纪20年代,一位波兰人看到同行都在用防腐剂、色素等压缩成本,依旧坚守本心,选用最新鲜的原料,售卖最天然的冰淇淋。
1921年,为让消费者一眼感知产品的纯净与天然,他依据丹麦语将其命名为哈根达斯。由于安全健康,哈根达斯定价一直很贵,堪称冰淇淋界的劳斯莱斯。
1996年哈根达斯登陆上海,发展到后来,大陆地区的店铺就接近上百家,即使卖得很贵,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愿意购买,“毫不夸张地讲,中国是哈根达斯最大市场。”
然而眼下正值夏季酷暑,冷饮需求大,为何它却卖不动了呢?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哈根达斯对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区别对待,即便原料相同,价格却存在巨大差异。像哈根达斯大桶家庭装在中国售价超100元,而在美国仅需2.99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不过20元左右。
这种圈钱行为被曝光后,国人气愤不已,谁曾想当了这么多年“冤大头”,如今哈根达斯在国内近乎“销声匿迹”,线下门店也纷纷关停。
其实类似哈根达斯的海外产品还有很多,比如鼎鼎大名的戴比尔斯。1870年,南非接连发现多个钻石矿,产出的钻石色泽艳丽、晶体纯净。
戴比尔斯等业内龙头火速把握商机,收购绝大部分矿场,派专人全天巡逻管控,并故意控制钻石市场流量,营造“物以稀为贵”的假象,借此抬高价格。
然而他们的野心不止于此,随后将钻石与爱情深度绑定,推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营销口号,还邀请英国皇室、玛丽莲·梦露等名人代言造势,让钻石身价一抬再抬。
这波操作一举成就了上世纪最负盛名的营销神话,背后的那些巨头也趁机大赚特赚。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自从1963年中国第一颗培育钻石在郑州问世之后,一切都埋下了伏笔。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技术积淀,2019年10月“中科院成功培育钻石”冲上热搜第二,表明中国在钻石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此后数年,河南柘城凭借600万克拉的年产量,快速跃居“全球钻石之都”。中国抓住契机全力推进培育钻石产业发展,据贝恩咨询统计,仅三年,全球47%的钻石产出便产自河南。
在中国钻石产业崛起的浪潮中,本土钻石品牌正逐步崭露头角,诸如河南柘城的柘光钻石等。截至2024年末,该品牌在淘宝、京东及官网的累计关注量已达40万人次,日均钻饰咨询或定制量接近千人,总成交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商智数据显示,其消费者年龄集中在32至65岁,主要分布于国内外一、二线城市,且多为高净值人群,甚至吸引了中东等海外富豪的关注。
广东的许先生表示:“我爱人是电影迷,一直想要女明星那种鸽子蛋钻石。”他最近在柘光京东店铺下单了一枚5克拉大钻戒。
“天然钻石中,6克拉、D色、VVS级的非常罕见,就算有价格也不是我能承担的。而河南的培育钻石同等品质下还有IGI权威认证,不到10万就拿下了,性价比比海外品牌香多了。”
据悉,过去一个月内已承接多笔大额定制订单,其中不乏海外远道而来的客户。为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工匠在高额奖励机制下实行24小时轮班赶工。截至上月,相关咨询量已超三万次,更有海外客户在官网留言表达认可。
反观戴比尔斯,自从消费者认清它的真面目之后,目前已经堆积20亿美元库存,接连降价也卖不出,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已打算在几周内对它展开剥离流程,好似要舍卒保车。
“洋品牌一个两个,尽想把人当傻瓜捞钱,现在被市场抛弃都是自食其果”,网友见识到哈根达斯和戴比尔斯一类品牌的“阴险”后,纷纷调头转向国内诸如中街1946冰激淋、柘光钻石等优质产品。
“洋品牌更好”这种想法,苦了多少国人的腰包,是时候该给国内良心企业一个被看见的机会了。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