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芯片:为宇宙光谱按下“快进键”,开启洞察万物新纪元 | 光锥读论文

一片比指甲盖略大的透明芯片,却能在一瞬间捕捉数千颗恒星独一无二的“光谱指纹”,揭开宇宙与物质的深层奥秘。

10月1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lithium niobate photonics for sub-ångström snapshot spectroscopy的论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集成铌酸锂光子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这项名为“RAFAEL”的技术,一举解决了高光谱成像领域长期存在的核心矛盾,为从天文观测到日常生活的众多领域,装上了一双能瞬间看透万物本质的“火眼金睛”。

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

光谱测量的“鱼与熊掌”

自从牛顿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七色彩虹,人类就明白,光里隐藏着关于物质构成的密码。这种密码就是光谱——光在不同颜色下的强度分布,如同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科学家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能知晓遥远恒星的成分,检测食物的新鲜度,甚至诊断疾病的早期信号。然而,传统的光谱测量技术始终面临一个根本性困境:要想看得更精细,就必须牺牲速度和亮度。就像在黑暗中观察一幅极其精细的画卷:如果你想看清每个微小的细节,就只能举着一根极细的光纤,一点点地缓慢扫描——过程漫长,且因为进光量太小,图像暗淡不清。

如同通过一条狭窄的隧道观察整个世界,无法同时看到广阔的视野和精细的细节。这个矛盾,严重制约了科学家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步伐。

中国方案:一片芯片的“乾坤挪移”

面对这道难题,清华大学团队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她们不再执着于改进传统的“分光”物理结构,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一种特殊晶体——铌酸锂的电光特性,实现了“物理调制”与“智能计算”的完美融合。

研究团队将铌酸锂薄膜加工成具有随机表面起伏的“三维掩膜”,并将其与普通的手机摄像头芯片集成。这片神奇的薄膜,相当于为每个像素点都配备了一个微型的、可调节的“智能棱镜”。

当光线穿过它时,会根据施加电压的不同,发生千变万化的调制。最终,海量的光谱信息被压缩成一幅二维灰度图像,再通过团队独创的人工智能算法“PSAIR”精准地还原出来。

这项被称为 “RAFAEL” 的技术,其核心芯片被赋予了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字——“玉衡”,它源自《尚书·舜典》中的“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寓意着如同北斗七星中的玉衡星校定星辰秩序一样,校衡光的频谱,理清宇宙的奥秘。

“玉衡”光谱成像芯片概念图

性能飞跃:从“管中窥豹”到“一目了然”

“玉衡”虽小,性能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在400-1000纳米的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了三大突破:

极致精细:光谱分辨率高达0.5埃。埃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约为百亿分之一米。0.5埃的分辨率,意味着能分辨出原子间化学键能级的细微变化,足以捕捉恒星光谱中最微弱的吸收线。

极高效率:总光学透过率超过73%。相比传统技术为了高分辨率而将透光率牺牲到0.02%以下,“玉衡”让绝大部分光线得以通过,成像明亮、信噪比极高。

极快速度:支持88帧/秒的快照式成像。它无需扫描,单次曝光就能捕获整个场景完整的光谱信息,彻底告别了“慢工出细活”的时代。

与现有最先进的光谱成像仪相比,“玉衡”在光谱分辨能力上提升了近两个数量级,透光率则提升了数十倍,实现了“既快又亮,既广又精”的完美统一。

应用前景:从浩瀚宇宙到寻常生活

这项突破性技术的应用场景,几乎无处不在:

革新天文观测:一次快照,即可捕获视场内5600颗恒星的全波段光谱。团队在青海冷湖镇的实验中,使用普通短焦镜头,在700毫秒内就完成了对超过2000颗恒星的光谱成像。这将把对银河系千亿颗恒星的光谱巡天计划,从理论上需要的数千年大幅缩短至数年之内,为研究暗物质、黑洞等前沿课题打开新的窗口。

赋能机器视觉:在自动驾驶领域,现有的RGB摄像头难以区分颜色相近但材质不同的物体。而“玉衡”能轻易分辨出真实树叶与塑料假叶的光谱差异,极大地提升了识别准确率和安全性。

守护食品安全与医疗健康:可以快速检测水果的甜度、食品的新鲜度,甚至通过分析皮肤光谱,为早期疾病诊断提供无创、快速的筛查工具。

这枚承载着古人之思与现代之智的“玉衡”芯片,即将搭载于大型天文望远镜,直面宇宙最深处的秘密。它不仅仅是一枚芯片,更是一把全新的钥匙,正准备为我们开启一扇洞察万物本质的新大门。正如方璐教授所展望的,这项技术“将打破感知边界,为从材料科学到天体物理的前沿研究带来实质性推进。”

编辑:吴欧

论文信息

发布期刊Nature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论文标题Integrated lithium niobate photonics for sub-ångström snapshot spectroscopy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591-x)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科技   光谱   新纪元   万物   芯片   宇宙   论文   恒星   团队   技术   快照   精细   棱镜   清华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