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2025年7月2日,特朗普向全球扔下一枚“经济核弹”:
除已与中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外,所有贸易伙伴若未能在7月9日前谈拢条件,将立即被加征最高50%的关税。
而这份最后通牒,将日本、欧盟、印度等传统盟友逼至悬崖边缘,耐人寻味的是,曾被特朗普挥舞145%关税大棒猛击的中国,如今却成为唯一获得“休战协议”的特例。
特朗普这样做的背后,到底又有何用意?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特朗普即将到来的关税制裁中,首先烧向曾是“小弟”的日本,7月1日他在社交平台怒斥:
“美国把日本宠坏了!他们宁肯国内闹米荒也不买美国大米,还让几百万辆日本车挤占我们的市场!”
特朗普社交媒体贴文截图
特朗普的一番话,直接点明了美日谈判的死穴:汽车关税。
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达21万亿日元,其中汽车占比28%,仅丰田一家就在美售出240万辆,若按特朗普威胁的25%-35%税率执行,日系车企每年将多付逾百亿美元关税。
更讽刺的是,日本不进口美国汽车的真正原因并非贸易壁垒,而是美国车企从未为日本市场开发右舵车型,这相当于强行让日本国民改变用车习惯。
面对美国的施压,日本罕见的进行强硬反击,日本经济再生大臣新藤义孝公开声明:
“绝不牺牲农业换取协议。”
此举实为无奈,日本350万稻农的生计都系于大米保护政策,而汽车产业更是经济命脉,两难之间日本只能放手一搏。
反观欧盟,更是被特朗普提前“赶下车”,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四个月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在G7峰会上鼓动特朗普“集中火力对付中国”,信誓旦旦宣称欧美是“共同价值观盟友”。
而现如今,欧盟却已成为首个“投降者”,靠接受美国加征的10%基础关税,来换取医药、飞机等少数行业的关税豁免。
虽然法国仍旧保持着强硬的态度,马克龙公开表态“拒绝对等屈辱条款”,但德国车企已用行动认输,宝马、大众连夜讨论北美建厂计划,规避未来关税风险。
这种情况,再次证明欧盟其实就是“一盘散沙”,他们想效仿中国的强硬让特朗普主动上谈判桌,但手中既无稀土这样的战略资源当筹码,也缺乏统一贸易决策机制,内部分裂让特朗普轻易“分而治之”。
在亚太国家中,韩国和印度作为我国的两个邻居日子同样不好过,但终究是自讨苦吃。
当中国对30国不锈钢征收最高103.1%反倾销税时,韩国浦项制铁股价一日暴跌9%,表面看是因低价倾销,实则是惩罚其配合美国半导体制裁的“两面派”行径。
印度更是沦为国际笑柄,莫迪政府为讨好美国,4月对中国钢铁加征12%关税,甚至配合美方在印巴冲突中挑衅。
结果中美突然达成协议,印度不仅“替代中国”梦碎,转基因作物和农产品还因为准入问题,被特朗普“勒索”,面临26%惩罚性关税,第一个“跪下”的印度,反而成了最大输家。
至于特朗普为何如此急迫的开启新一轮“全球收割”,也是因为背后有多方压力在推动。
如今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刚以51:50票惊险通过参议院,核心内容是对富人减税1.8万亿美元,而填补财政窟窿的正是关税。
2025年6月,美国关税收入突破300亿美元,占财政收入比例从2%飙至8%。这笔“横财”本质上由美国消费者埋单,民众恐慌性囤积中国商品,形成“边骂边抢”的荒诞图景。
连马斯克都忍无可忍,威胁让支持法案的议员“中期选举滚蛋”,特朗普则回呛:“没政府补贴,你早该滚回南非!” 昔日盟友反目,揭示共和党内部裂痕正在加深。
所以特朗普在此时只能继续证明自己关税政策的正确性,以此来为自己中期选举造势,并且一边填补美国国债的窟窿,一边为“大而美”法案的落地实施积攒财政资本。
不得不说我国始终站在长远角度,统观全局,之所以这次中国成为美国关税制裁的唯一“例外”,就是因为我国深知只有自强,才能换来谈判桌上的发言权,任何卑躬屈膝,都换不来他国的尊重,在这样清醒的觉悟下,中国也成为了反对霸权主义的表率。
信息来源:
1.千龙网2025.07.02《特朗普抱怨日本米荒却不买美国大米 称或向日本发函》
2.金融界2025.07.04《“对等关税”大限倒计时!特朗普:今天就要给贸易伙伴发“关税信”!》
3.北晚在线2025.07.04《冯德莱恩:不可能与美国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全面贸易协议》
4.中国新闻网2025.05.29《投资换豁免?知情人士称德国车企巨头与美政府谈关税》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