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南京市档案馆公布了一批珍贵历史档案,吴石、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英雄的名字再次穿越时光,叩击人心。
几乎同一时间,在福建云霄,一位被誉为“吴石式”英雄的烈士——吴作枢,也终于从尘封的记忆中走出,迎来了属于他的荣光。

11月10日,云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带队走访吴作枢烈士弟弟家庭
“你们能来,我们真的很高兴……”初冬的暖阳静静照进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烈士吴作枢的弟弟吴山紧紧握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手,声音微微哽咽。这场看似平常的走访,揭开了一段被岁月掩埋半个多世纪的悲壮往事。随着泛黄的照片与零星的史料被重新拼合,这位长眠于故乡的英烈形象,愈发清晰。
吴作枢原名吴永秋,1923年出生于云霄县东厦镇白塔村一个书香门第。
1946年,他随父亲吴有容远赴台湾,以彰化中山国民学校语文教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日据时期遗留下来的语言环境中,他不仅积极推广国语教学,更巧妙地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革命思想传播融为一体。


烈士在监狱中传递信息的纸条(上)、牢房中的手抄歌词《歌唱祖国》(下)
1948年,成为吴作枢人生的关键转折。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遣朱芳春(于非)、萧明华等人赴台发展组织。
吴作枢参加了于非在台北举办的“实用心理学”讲座,通过读书会接触到《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刊,思想觉悟迅速提升,更主动向中共地下党组织靠拢,积极联络进步教师,最终加入了“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随着形势发展,1949年10月,党组织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向情报搜集,正式组建“中共中央社会部台湾工作站”(即“台工组”)。吴作枢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被发展为核心成员,担任社教组组长,成为一名秘密宣传员和交通员。
他利用闽南同乡关系及职务便利,积极发展组织,接近国民党军警要员,多次冒险考察地形,深入军事防区,搜集台湾军队调动、装甲部队数量及沿海布防等珍贵军事情报。

台湾省原绿岛新生训导处旧照
1950年2月,因郑臣严案暴露,吴作枢不幸被捕,最初被判十五年徒刑。在绿岛“新生训导处”服刑期间,他拒绝屈服于政治洗脑,与难友陈华、游飞等人秘密传抄进步书籍,组织学习革命理论,甚至参与罢工抗议。面对威逼利诱,吴作枢始终坚贞不屈,未供认任何信息。
1954年,他与陈华等21人被国民党“军法处”起诉,罪名包括抵制“良心救国运动”、传播红色思想等。1955年案件复审后,吴作枢被改判死刑。1956年1月13日,他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年仅34岁,骨灰最初暂存于台北福州山公墓灵骨塔。


吴作枢烈士年轻时及英勇就义前的照片
1992年,其弟吴天佐将吴作枢的骨灰从台湾护送回故乡云霄县安葬。2000年,吴作枢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为纪念50年代牺牲于台湾的中共隐蔽战线英雄,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花岗岩英烈墙上镌刻着846位英烈的名字,其中有七位福建人,吴作枢位列第40组。


据中华英烈网记载,吴作枢是中共党员、地下工作人员,于1956年1月因执行革命任务牺牲。

11月11日,在苍松翠柏的环绕下,参加完云霄县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退役军人们在烈士墓前肃立默哀,敬献鲜花。他们轻轻擦拭墓碑,仔细清除周围杂草,在一堂特殊的“微党课”中,重温这位同乡英雄不平凡的一生。
从教书先生到秘密战士,从狱中斗争到英勇就义,吴作枢的事迹让每一位聆听者动容。

“隐蔽战线英烈的事迹,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富矿’。”云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动各地新发现的历史实证,系统性地保护和活化本地红色资源。下一步,他们将致力于把吴作枢烈士墓打造为集爱国主义教育、退役军人思政建设于一体的重要阵地,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从台湾的刑场到故乡的墓园,从历史的暗线到今天的课堂,吴作枢——这位云霄走出的“吴石式”英雄,终于在社会的共同记忆中获得永生。他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屹立在后来者的心中。
来源:闽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