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联诺奖得主联系上了!第一反应“不可能”

全世界找疯了的诺奖得主,居然在深山里被大雪堵了!瑞典那边急得公开喊话 “求回电”,他却正牵着狗散步,听到获奖消息第一句就是 “不可能”。这 12 小时里,诺贝尔委员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抓马?这位 65 岁的科学家,为啥偏偏在领奖时刻玩 “失联”?

当地时间 10 月 6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新闻发布会一结束,全场记者的目光都聚焦在秘书长托马斯・珀尔曼身上 —— 他手里攥着电话,脸色有点无奈。刚刚,他们正式宣布 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的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的坂口志文,表彰三人揭开了 “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的奥秘。可问题来了,得主之一拉姆斯德尔,死活联系不上。

珀尔曼对着镜头苦笑,只好当众 “求助”:“我请求他们,如果有机会,请给我回电话。” 这话一出口,全网都跟着急了。拉姆斯德尔的实验室发言人倒是淡定,说这位大佬正过着 “最好的生活”,在偏远地带搞徒步旅行,彻底 “远离尘嚣”。他的工作伙伴杰弗里・布鲁斯通更直接,坦言自己也联系不上,猜他大概在美国爱达荷州的深山里转悠。

这边全世界都在猜拉姆斯德尔去哪了,他本人正和妻子在靠近黄石国家公园的山里 “渡劫”。65 岁的拉姆斯德尔生于 1960 年,从加州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就扎进免疫学研究,现在在索诺马生物治疗公司深耕,可骨子里藏着股 “野劲”,一有空就爱往没人的地方钻。这次露营是早就计划好的,夫妻俩揣着装备就进了山,哪想到秋日的山区说变就变,一场大雪突然封了路,把他们困在了原地。

“那地方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根本没手机信号,我还顺手开了飞行模式省电。” 拉姆斯德尔后来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当时夫妻俩压根不知道,外界已经因为找他闹翻天了。直到第二天雪小了些,他们才踩着积雪下山,路过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时,妻子的手机突然 “嗡” 地一声震动起来 —— 她没开飞行模式,网络一恢复,短信和通知直接炸了锅,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祝贺信息。

那会儿拉姆斯德尔正牵着狗在路边溜达,山里温差大,他裹着厚外套还觉得凉,突然听见妻子在车里尖叫。“我第一反应是坏了,附近有灰熊!” 他赶紧往回跑,手里的狗绳都攥紧了,结果妻子举着手机,声音发颤:“你得了!” 拉姆斯德尔愣在原地,半天憋出一句:“不可能,肯定是搞错了。” 直到妻子把 200 多条短信翻给他看,有同事的、有学界同行的,还有陌生媒体的问候,他才摸了摸后脑勺,终于信了。

这时候,距离诺奖公布已经过去 12 小时。夫妻俩也顾不上欣赏风景了,赶紧开车找信号,足足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在蒙大拿州南部的小镇找到一家酒店。一进房间,拉姆斯德尔就先给共同获奖者布伦科打了电话,两人一开口全是激动的颤音,连配偶们都在旁边跟着起哄。“她还开玩笑说‘我得去买件礼服了’,我立马接话‘必须的,这场合得穿得像样点’。” 拉姆斯德尔说,挂了电话才想起,该给瑞典那边回个信了。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得主布伦科的获奖经历也透着股 “乌龙味”。诺贝尔委员会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都被她当成了垃圾信息 ——“看到瑞典的号码,心想肯定是骚扰电话,直接挂了。” 直到凌晨,美联社的摄影师找上门,她才从丈夫嘴里听到获奖消息,第一句也是 “别傻了”,以为是家人开玩笑。三个大佬里,大概只有日本的坂口志文算 “正常”,安安稳稳接了电话,可听到消息时也半天说不出话。

网友们看完这波操作,直接笑喷了。有人说:“这才是真大佬的画风!别人抢着蹭热度,他躲着拿诺奖。” 有人调侃诺贝尔委员会:“估计是第一次遇到获奖者比自己还淡定的,急得公开求回电太可爱了。” 还有人深挖他们的研究成果:“原来他们发现的调节性 T 细胞,能阻止免疫系统攻击自己,这对类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太重要了!” 确实,坂口志文找到的调节性 T 细胞,加上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发现的相关基因,就像给免疫系统装了 “刹车”,彻底改变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方向。

更让人佩服的是拉姆斯德尔的心态。手握 117 万美元奖金(三人平分 1100 万瑞典克朗),又摘得科学界最高荣誉,他却没急着规划领奖细节,反而说回西雅图后要先和布伦科聚聚,“先好好庆祝,再想后面的事”。这种把研究当事业、把生活当乐趣的状态,戳中了不少人。有网友感慨:“顶尖科学家果然不一样,不追名逐利,反而活得通透。” 还有人说:“这才是科研该有的样子 —— 既仰望星空搞研究,也脚踏实地享生活。”

其实这场 “失联乌龙”,更像面镜子照出了科学家们真实的一面。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 “学术机器”,而是会躲进深山露营、会拒接陌生电话、会对诺奖说 “不可能” 的普通人。布伦科把瑞典来电当垃圾信息,拉姆斯德尔在大雪里遛狗,这些细节没有削弱诺奖的严肃性,反而让这份荣誉多了浓浓的人情味。

截至发稿,拉姆斯德尔已经和诺贝尔委员会对接好了领奖事宜,那件 “礼服” 估计也提上了日程。但大家记住的,除了他在免疫学领域的突破,还有那个大雪天里牵着狗、一脸茫然说 “不可能” 的可爱瞬间。

这场横跨山海的 “诺奖奇遇记” 告诉我们:真正的大师,既能在实验室里破解生命密码,也能在深山里享受雪落无声。比起获奖时的风光,这份不被荣誉绑架的从容,或许才是科学路上最珍贵的底色。而诺贝尔委员会那句 “求回电”,也成了今年诺奖最温暖的注脚 —— 原来最顶尖的荣誉,也会等一个热爱生活的科学家。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诺贝尔   瑞典   电话   大佬   回电   妻子   委员会   荣誉   大雪   免疫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