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图弟 地图帝
2025年10月28日 22:36 上海
我国有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些都城大都有山川河流作为屏障,保障其防御安全。

洛阳地处秦岭与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带,西有崤山,南有熊耳山、外方山,北有邙山,东有嵩山,黄河以北又是王屋山、太行山等险阻。洛阳是三川汇流的地方,包括洛水、伊水、黄河。可谓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为天下之中,四战之地,到处都是入口。东汉时洛阳有八关拱卫,分守洛阳四周八处险要,以保京师。洛阳八关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小平津关、孟津关、虎牢关(大谷关)、大谷关、轘辕(huán yuán)关、广成关、伊阙关、函谷关。可见洛阳居中而坐、纵横捭阖的战略态势。

图-洛阳八关
十三朝古都洛阳,十三朝分别是:夏朝、商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唐,以及武周、后梁、后晋。
【夏朝】
上古尧舜禹相继称帝,帝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告成镇),在嵩山脚下,本要禅让给皋陶之子伯益。

帝禹末年,并不甘心将疆土让给伯益,他分封十二子为诸侯:夏后氏、有扈[hù]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有莘氏)、冥氏、斟灌氏。十二路诸侯各有封地,奉夏后氏为正统。
帝禹驾崩后,太子启战胜伯益,夺取帝位。帝启迁都父亲大禹的封地阳翟(今河南禹州),以夏后氏为名,建立夏朝,尊大禹为夏朝开国之君。
太康迁都斟[zhēn]鄩[xún](今河南洛阳偃师),少康复国后,先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后又迁都原(今河南济源),帝杼迁都老丘(今河南开封),帝廑迁都西河(今河南安阳),帝癸[guǐ](夏桀)迁都斟鄩。

夏朝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 年,立国四百七十年,建都斟鄩约一百四十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军在鸣条大败夏军,在“景亳之命”大会中,得到三千诸侯拥护,成为天下共主,商代夏。

商汤效仿大禹流放帝舜于九嶷山(苍梧山,今湖南永州宁远县),将夏桀流放南巢(今安徽巢湖姥山岛)。
商汤定都亳[bó](今河南商丘),仲丁迁都于隞[áo] (嚣,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台);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帝辛(纣王)迁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
商朝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立国五百五十四年,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二百二十年,另有西亳(今洛阳偃师),疑为商汤焚毁夏朝旧都,在其旁所建。
【东周】
公元前770年(东周平王元年或周携王元年),九岁的周平王在各路大军护送下,从长安抵达洛邑,东周王朝开始了。

图-周平王东迁
公元前403年(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封魏斯、赵籍、韩虔为侯爵,分别为魏文侯、赵烈侯、韩景侯,此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公元前256年(东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将王龁率军进入洛邑,将周赧王俘虏到咸阳,东周灭亡。

图-东周末期形势
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立国五百一十四年,建都洛阳五百一十四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为春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56年为战国,不过战国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21年。
【东汉】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各路英雄并起,天下大乱。

2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刘邦的九世孙刘秀在各路豪杰中脱颖而出,称皇帝,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国号仍为“汉”,史称东汉,建都洛阳。
184年(东汉灵帝光和七年或中平元年),张角三兄弟的黄巾军起兵,此后叛乱四起,朝廷衰弱,形成军阀割据局面,也为东汉王朝敲响了丧钟。
190年(东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从洛阳迁都长安,一把火烧光了洛阳这座千年古都,派吕布挖盗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天子百官被西凉军队押解西行,一路上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图-汉魏洛阳城
196年(东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从洛阳迎献帝到许昌。曹操拜为司空,行车骑将军,封武平侯,仍领兖州牧,录尚书事。此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
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从邺城前往洛阳,继任丞相、魏王,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建都洛阳。
东汉从25年至220年,立国一百九十五年,建都洛阳一百六十五年(25年-190年),建都长安六年(190年-196年),建都许昌二十四年(196年-220年)。
【曹魏】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魏蜀吴三国鼎立。

196年(东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从洛阳迎汉献帝到许昌。建安这个年号,一共二十五年,是献帝从关中东迁后的二十五年,也是曹操控制东汉朝政的二十五年。
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65岁的曹操去世。曹丕从邺城前往洛阳,继任丞相、魏王,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至此汉朝名实皆亡。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史称曹魏。

266年(曹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曹魏元帝曹奂,改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史称西晋,建都洛阳,曹魏灭亡。
曹魏从220年至266年,立国的四十六年,建都洛阳四十六年。
【西晋】
239年(曹魏明帝景初三年),35岁的魏明帝曹睿去世,其亲生儿子全部夭折,养子齐王曹芳(曹操曾孙,曹彰之孙)即位,由大将军曹爽(曹操侄孙,曹真之子)和太傅司马懿共同辅政。
249年(曹魏少帝正始十年或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对曹魏宗室举起屠刀,族灭曹爽,前后诛杀七千余人。
266年(曹魏元帝咸熙二年十二月),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武帝咸宁六年或太康元年、东吴末帝天纪四年),孙皓向晋军投降,西晋灭东吴,三家归晋。
311年(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汉赵昭武帝光兴二年或嘉平元年),刘渊之子刘聪率军攻破洛阳,俘获司马炽(两年后被弑),史称“永嘉之乱”。

316年(西晋愍帝建兴四年,汉赵建元二年或麟嘉元年), 刘渊养子刘曜攻破长安,俘获司马邺(两年后被弑),西晋灭亡。
西晋从266年至316年,立国五十年,建都洛阳四十五年,建都长安五年。
【北魏】
38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前秦宣昭帝苻坚死后几个月,15岁的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重建代国,同年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北魏道武帝皇始三年或天兴元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是为魏道武帝。
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北魏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南下河洛,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北魏开始与汉族世家通婚,祀孔子,尊儒教,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改姓“元”,即元宏。

534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孝武帝元修除大丞相太师高欢不成,西逃关中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在洛阳拥立孝文帝元宏十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河北邯郸临漳县),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下都,史称东魏,从北魏分离出去。
535年(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西魏文帝大统元年、南朝梁高祖大同元年),宇文泰弑孝武帝元修,拥立孝文帝元宏的另一个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魏文帝,改元大统,史称西魏。

北魏从386年至534年,立国一百四十八年,建都盛乐十二年,建都平城九十六年,建都洛阳四十年。
【隋朝】
581年(北周静帝大定元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杨坚逼迫八岁的北周静帝禅位,三让而受天命,定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

图-隋灭陈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隋灭陈,隋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
59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结束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再度完成大一统。
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杨坚去世,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一年后迁都洛阳。
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或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杀死炀帝子孙等宗室。宇文化及立隋炀帝之侄秦王杨浩为帝,王世充拥立故太子杨昭之子越王杨侗为帝。

图-隋朝大运河
同年,宇文化及毒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而隋帝杨侑禅位于李渊,降为酅国公,同样死于非命。李渊改国号为“唐”,称帝,是为唐高祖。
619年(隋恭帝杨侗皇泰二年、唐高祖武德二年),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隋帝杨侗降为潞国公,后被迫缢死,隋朝亡。
隋朝从581年至619年,立国三十八年,建都长安二十四年,建都洛阳十四年。
【唐朝】
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或隋恭帝义宁元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占领隋都大兴城(长安),拥立故太子杨昭之子代王杨侑为帝。

图-唐朝的节度使
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或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李渊迫使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即唐高祖。
904年(唐昭宗天复四年或天祐元年),梁王朱温逼迫李晔从长安迁都洛阳,随即弑帝,立李晔第九子李祝为帝,是为唐哀帝。
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梁王朱温废逼迫李柷禅让帝位,唐朝亡。

图-安史之乱
唐朝从618年至907年,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建都长安的时间是二百六十五年(618年-684年,705年-904年),中宗、睿宗、武周、哀帝时期建都洛阳二十四年。
【后唐】
五代时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因勤王有功被封晋王,割据河东。李克用去世后,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

923年(后梁末帝龙德三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不久迁都洛阳,以唐朝后裔自居,国号仍然是十几年前的“唐”,史称后唐,延续唐朝国脉,是五代中的第二个,李存勖为后唐庄宗。同年后唐军攻克开封,朱温之子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
937年(辽太宗天显十二年、后唐末帝清泰三年闰十一月),石敬瑭引契丹兵南下,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自率军至雁门 ,后唐未能扼险阻截,契丹骑兵大败后唐军。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后唐从923年至937年,立国十四年,建都洛阳十四年。
【武周-后梁-后晋】
唐朝时,武则天废唐睿宗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以洛阳为都,改称神都。不过很多学者认为武周是唐朝的一部分,因此不单独列出。

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建都开封,洛阳是陪都。有学者认为陪读也是都,后梁、后晋也曾建都洛阳。
北宋初,赵匡胤一度想迁都洛阳,就是看中了洛阳的易守难攻,可以解决开封难守而造成的冗兵之弊,只可惜没能实现。斧声烛影后,宋太宗赵光义登基,迁都之事就没了下文。自从宋朝靖康之变、金兵南侵之后,洛阳饱受战火,破坏殆尽,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地位不断下降。

清末列强入侵,慈禧觉得北京距渤海湾太近不安全,打算迁都洛阳,密令河南知府对洛阳的地理状况进行勘察。慈禧后因八国联军攻入京师仓惶而逃,就顾不上迁都的事了。
文:闫老师,北京大学 硕士 博士,专业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某高校教师,欢迎探讨。
地图帝,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每篇都是地图盛宴。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