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一词,在古籍中早有记载,是指永不磨灭、永存世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明确提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将“立德、立功、立言”视为能够永存、不被废弃的“三不朽”。可见,“不朽”一词,用于形容抽象事物,如精神、功绩、名声等,如“不朽的精神”“不朽的功勋”;也用于描述生命超越生死的一种理想状态,如“灵魂不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
尽管八十年前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而那些在烽火中为国家尊严、为民族独立、为和平正义而倒下的英烈,却始终如星辰般照亮民族复兴的天空。
抗战先烈何以不朽?答案就在救亡图存的坚守中,就在浴血奋战的搏杀中,就在世代传承的血脉中。
在挺身而出中不朽
无数先烈在国破家亡之际,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
,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担当,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尊严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7年淞沪会战,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死守孤城七天七夜。全营500余名官兵,从营长到炊事员,无一人后退。最后时刻,姚子青在电话中对师长说:“职营全体官兵,已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誓与宝山城共存亡!”战至最后一人,城破之日,满城都是带血的军装。
如此的赤诚,感天动地,不枚胜举,在整个抗战史上处处可见: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战斗,胃里只有树皮和棉絮;赵尚志率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间辗转,即便身负重伤仍高唱军歌;左权在十字岭指挥突围,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在血战到底中不朽
抗战十四年,是一场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的持久战。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时,我们的战士用步枪和手榴弹,在峡谷中与机械化部队搏杀;百团大战摧毁日军交通线时,敌后军民在“扫荡”与“清乡”中反复拉锯,地道战里藏着智慧,青纱帐中埋着勇气。在冀中平原,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五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最后无一生还。当有人问她是否后悔,这位白发苍苍的母亲说:“我儿是为国家死的,值!”
这种韧性,是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时,“打不垮、拖不烂”的脊梁。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却在台儿庄的巷战中见识到中国人的顽强,在长沙会战的焦土上读懂“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重量。正是无数先烈在绝望中坚守、在绝境中冲锋,才让胜利的曙光终穿透黑暗——他们用生命证明:中华民族从来不会被征服。
在气壮山河中不朽
“海鸥振翅,展鸿鹄之志;一座江城,愿听天下风雨声……”长江之畔,歌声穿越时空,献给从这里走出的抗战名将、自号“海鸥”的将军戴安澜。1942年,戴安澜率第200师远征缅甸战场,同古血战,身负重伤,临终前用尽最后力气呼喊:“反攻!反攻!祖国万岁!”他带头立下遗嘱:“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全师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余人,打出了国威军魂。他艰难地向祖国方向凝望片刻,永远闭上了双眼——此时距祖国仅100多公里。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如戴安澜般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1943年5月,日军对冀南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年仅27岁的参谋长郑前学率部浴血突围,在沙圪塔村被围时,将士们已两天两夜未进食,仍与日军展开院落争夺战。郑前学在指挥中壮烈牺牲,此役毙伤日伪军700余人。
在国泰民安中不朽
抗战不仅是为了民族独立,更是为了守护文明的火种。西南联大师生在敌机轰炸中迁徙,梅贻琦校长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们在防空洞里讲授物理,在破庙里研究历史,让知识的火苗在战火中不熄。无数文化人冒着炮火抢救古籍,无数医护人员在前线搭建临时医院,他们知道:战胜侵略者,不仅要靠枪杆子,更要守住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如此远见卓识,让抗战超越了一场战争的意义。先烈们浴血奋战,不仅是为了让后代不再受辱,更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
在生生不息中不朽
当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当孩子们在课本里读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当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突破“卡脖子”技术,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先烈的精神。珍惜盛世,不是忘记苦难,而是把他们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让国家更强大,让人民更幸福,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一位90岁的抗战老兵在博物馆看到当年的步枪,突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泪夺眶而出。他说:“这枪,我战友用过,他牺牲时,枪还攥在手里。”如此瞬间,让我们铭记:先烈从未走远,他们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活在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恩珍惜中。
今日盛世,如你所愿;天下太平,因你所赐!八十年后的今天,卢沟桥上的石狮依旧守望,南京城里的梧桐已亭亭如盖。那些在烽火中倒下的先烈,或许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没能见证高铁穿梭山河、航母驶向深蓝,但他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正通向他们曾向往的光明。
这便是,先烈功勋之不朽的价值所在!他们活在民族的精神基因里,活在盛世中国的每一缕阳光里,活在我们对“不负时代、不负先辈”的承诺里……
更新时间:2025-08-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