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馨是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夫人。
1949年,国民党逃离大陆前,有人想起了戴安澜的夫人王荷馨,就派人去她家,想请她去台湾。来人承诺,只要王荷馨带4个孩子去台湾,就会给他们一大笔生活费,这笔钱,足够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王荷馨却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倒不是对国民党不满,而是因为,戴安澜为国捐躯以后,其灵柩被运回安徽芜湖安葬。
戴安澜
王荷馨认为,她一辈子都是戴安澜的人,戴安澜葬在哪里,她就在哪里,现在,戴安澜葬在了芜湖,她就要留在这里。让她抛下丈夫,独自去台湾享乐,这种事情,她做不到,所以王荷馨就拒绝去台湾。
在王荷馨眼中,戴安澜不仅仅是她的丈夫,还是她这一生中最大的贵人,她对戴安澜,除了充满爱意,还有感激、崇敬。甚至,如果没有戴安澜,王荷馨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她只能拥有小名。
王荷馨和戴安澜相识于1926年。
王荷馨
1926年,戴安澜22岁,已经从黄埔军校毕业,这时的他,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谁都知道,戴安澜有大好的未来,这样一个年轻的军官,其对象至少也是知书达理的新时代女性,王荷馨却不是。
没认识戴安澜前,王荷馨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名,她裹小脚,没文化,不识字,正常来说,以戴安澜这么好的条件,不应该娶条件这么差的王荷馨。
只是缘分这种事情,很难说清楚。
王荷馨和戴安澜是同乡,两人都是安徽无为人,并且在两人很小的时候,就订了娃娃亲,只是之前戴安澜没有见过王荷馨,两人彼此不相识。
到了1926年,戴安澜的父母见儿子年纪不小,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就催促他结婚,还把他和王荷馨订了娃娃亲的事情说了出来,希望他迎娶王荷馨。
对于这桩“娃娃亲”,戴安澜的态度是接受,因为他深知如果拒绝迎娶王荷馨,那么对王荷馨的未来将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再者,王荷馨虽然没文化,但人不错,她善良,温柔体贴,是贤妻良母的典范。
两人相识几个月后,就正式订了婚事。
1927年1月5日,戴安澜正式迎娶王荷馨。
当然,这时的王荷馨,还不叫王荷馨,由于父母重男轻女,王荷馨一开始只有小名。戴安澜见了,就认为很不妥,他觉得王荷馨需要有个正式的名字。
于是,戴安澜就给她取名“王荷心”。
“荷心”即“莲心”,“莲心”是苦的,戴安澜认为,军人的妻子,需要有含辛茹苦的精神,这才给妻子取了这个名字。见妻子不识字,戴安澜不嫌弃,因为他认为妻子不识字,是因为没条件学,不能怪她。
在娶了王荷馨后,戴安澜就教她认字。
戴安澜教她识字的时候,王荷馨学得很认真,她在学习上十分刻苦,这让戴安澜十分满意。
学了一年以后,王荷馨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她不仅会识字,还会读书、写信,已经和“文盲”没关系了。
戴安澜见状,十分高兴,他认为,妻子这朵“荷花”已经发出“馨香”了,就把“荷心”的“心”改为“馨”。
这样,王荷馨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没认识戴安澜前,王荷馨只有小名,而现在,她不仅有“王荷心”这个名字,还有了寓意更好的“王荷馨”。
在王荷馨眼中,如果没有戴安澜,她只能是一个偏僻小山村不识字的妇女,别说读书、写信,能把自己的小名写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嫁给戴安澜以后,王荷馨不仅会识字,别人也会因为她是戴安澜的妻子而对她多看一眼,这就让王荷馨对戴安澜又感激又崇敬,并且对他充满了爱意。
1942年5月,戴安澜在缅甸与日军交战时,被子弹打中了胸部和腹部,并于5月26日下午不治身亡。
戴安澜牺牲时,只有38岁。
王荷馨听到这个噩耗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悲伤过度,王荷馨晕倒了好几次,这才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由于还有年迈的婆婆和4个孩子需要照顾,王荷馨只能振作起来。戴安澜牺牲后,国民政府给了王荷馨20万元的抚恤金,这笔抚恤金数额并不少。
只要用好这笔抚恤金,不管是照顾婆婆,还是抚养4个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但王荷馨知道,丈夫戴安澜生前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为国家培养人才,想到了戴安澜的愿望,王荷馨就决定用这笔抚恤金,完成戴安澜的遗愿。
于是,王荷馨就把这20万元都捐了出去,用于创办戴安澜高级技术学校。抚恤金都捐了后,王荷馨一家的日子就变得艰难起来,戴安澜的旧部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想捐钱给王荷馨,但王荷馨不要。
因为戴安澜生前经常对王荷馨说:“人穷志不穷!”
对于这话,王荷馨牢记于心,因此,只要王荷馨认为钱不属于她,她就绝不会要。一次,戴安澜的小儿子在路上捡到了一个信封,信封里面全是钱,小儿子把钱拿回家后,王荷馨就很生气,她先是教育小儿子这笔钱不属于他们,不能要,接着又花了很多时间找到了失主,把这个装了钱的信封还给了失主。
当失主想给王荷馨报酬时,就被王荷馨谢绝了。
国民党败退台湾前,有人想起了王荷馨是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妻子,就想带她一起去台湾。但王荷馨想到丈夫葬在故乡,就说:“丈夫葬在哪,我就在哪!”
来人听了这话,就没有强迫王荷馨去台湾。
这样,王荷馨和4个孩子,都留在大陆。
令人欣慰的是,戴安澜和王荷馨的4个孩子,都学有所成,比如戴安澜的大儿子戴覆东,在建国后就去了上海同济大学任教。戴安澜唯一的女儿戴藩篱去了朝鲜,参加了志愿军,和志愿军一起抗击敌寇。
戴安澜的女儿戴藩篱
余下两个儿子,也相继考进了大学。
在那个年代,王荷馨能把4个孩子都培养成才,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王荷馨的努力下,戴安澜还在1956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71年,在戴安澜牺牲29年后,64岁的王荷馨去了另一个世界,和戴安澜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