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严森森
前天,我老公应邀回陕南参加了一场初中同学聚会,班长老陈再三相邀,说有两个海南的同学回去了,想撺个局聚聚,上次聚会是2013年,已经十几年了,又恰逢周末,老公欣然驱车前往。
不过昨天回来兴致不高,直摇头,说没意思,早知道就不去了。我问原因,他直呼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想想也正常,上周五晚我还劝他别去,他说见一面而已,结果回来之后失落不已。
我个人认为,45岁之后,还是少去参加同学聚会,主要有这些原因。
网络图源
在我们求学路上,每个人都有三五个好伙伴,曾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情深意笃,你帮我讲题,我帮你值日,一起给老师和同学取绰号,考试悄悄递个小纸条,互相帮助一把。
必须得承认,那时候的感情真挚又纯洁,在一起玩,意趣相投,多年过去,回想起来,依然念念不忘。
但时间匆匆,我们携手走过一程,然后各奔东西,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改变,一切都在变。
分别后的同学再次聚在一起,初时嘘寒问暖,一起追忆当年的同窗时光,谈论老师,谈论校花,谈论当年校园里的糗事,也是开心的,但一顿客套的寒暄之后,便没了共同话题。
凑在一起,除了吃吃喝喝,没话说了,特别是中年以后,小时候的同学基本已成油腻大叔大婶,坐在一起,四目相对,看大部分人都已经是满满的陌生感,甚至还有疲惫感。
当年的同窗之情再美好,确实已经回不去了,感情淡了,而且越来越淡。
人是社会人,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存在竞争,有竞争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情绪。
求学的时候,我们比分数,比考的大学;工作之后,我们比薪水;而人到中年,凑在一起比得更多了,比地位,比财力,比儿女。
中年人的同学聚会不像刚工作时的同学聚会了,刚工作的时候,大家差距都不大,在一块还能愉快交流。
但10年,20年,30年之后,当初的同学差别越来越大,有人位高权重,有人腰缠万贯,大多数人普普通通,甚至还有个别同学过得一贫如洗,窝窝囊囊。
这时候再凑一块儿,混得普通的人看着昔日同学流光溢彩,再回想自己,心里定然不是滋味。
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2019年,我陪老公回了一次他老家,他的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同学恰好也回到了镇上,邀请了在水利站工作的同学小聚。
那天晚上,他那个上海同学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大讲自己在外的辉煌,问及我们的情况,老公如实相告,可我注意到他那个镇上的同学,一直很沉默,唯唯诺诺的应答,心里定然是无比失落的。
晚饭后本来打算一起去唱歌,我们提出让他镇上同学把他老婆叫来,一起去玩,但他同学拒绝了。
听老公说,他那个镇上同学当年学习好,家里条件也好。可是过了20多年,一切都变了,在那个同学意识里,他在小地方混的不好,我们都在大城市扎根,而他一直停滞不前,不自觉的会比较而产生失落。
人到中年,大多数人的生活已成定局,中年人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这时候的社交更趋于价值,而不再是简单的娱乐叙旧了。
同学中大致情况已有所了解,因此去参加聚会,不少人是带着目的性的,希望通过聚会进一步拉拢关系,为自己服务。
你们观察一下,同学聚会上,有权有米的同学常被人追捧,被敬酒,有些同学不停的拉关系,套近乎,无非想在聚会上,通过同学关系拓展人脉而已。
这也是很多身居高位的同学从不参加同学聚会的原因,不想给自己惹麻烦,主动回避这种聚会。
中年人参加同学聚会,还有一种怪现象,多年之后聚在一起,并不关心同学过得如何,更关心同学的工作状况,几十年不见面了,有些同学却热衷于加微信。
加了微信,并不是为了联络感情,而是另有目的,过几天就有人推销保险,卖房的,卖车的,还有让拉票的,带着满满的功利性,在这一类同学心里,只是把聚会当成了“带货现场”而已。
所以很多中年人,时隔多年,再去参加中小学同学聚会,看着是叙旧话情,实则交往就是明码标价,已经偏离了聚会的初心。本身同学聚会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渐渐的变味了。
45岁以后,真心不建议再去参加那种大型的同学聚会了,盛宴虽好,而人已非少年,旧时面孔依稀可见,然而精神早已各奔东西,人到中年,让自己开心才是大事,如果要聚,邀三五知已足矣。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