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睡觉前玩手机的人,用不了多久,可能就会“落下”这9个毛病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紫苏

编辑|紫苏

《——【·前言·】——》

晚上十一点,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手指不自觉地划开屏幕。刷刷短视频、看看新闻、回回消息,眼皮已经打架了还是舍不得放下手机。

等到真正把手机扔到一边,往往已经过了凌晨。第二天醒来,脖子酸痛、眼睛干涩、整个人昏昏沉沉。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你以为这只是睡晚了的正常反应,但真相可能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超过七成人的共同"毛病"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8%的成年人睡前都要摆弄电子设备,其中62%的人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个比例意味着什么?

十个人里面至少有七八个,每天晚上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关了灯,钻进被窝,然后开始漫无目的地刷手机。

很多人觉得睡前玩会儿手机能放松,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原本可能九点十点就困了,结果一拿起手机精神头就来了,越看越精神,越刷越停不下来。

明明知道该睡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等到真正意识到时间已经太晚,困意早就跑光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种习惯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日积月累下来,身体各个系统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问题不在于偶尔熬夜玩手机,而在于这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

每天晚上都这样,一年下来就是365天的持续伤害。

手机屏幕里藏着的"睡眠杀手"

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是整个问题的核心所在。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褪黑激素的东西,它专门负责告诉身体"该睡觉了"。

天黑了,褪黑激素就开始分泌,让人产生困意。天亮了,分泌减少,人就自然醒了。

这套系统运行了几百万年,配合得天衣无缝。

手机的蓝光直接破坏了这个精密系统。睡前玩两个小时手机,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能减少23%。

这意味着什么?本该在晚上十点开始犯困的,现在要拖到十一点半甚至更晚。

生物钟被硬生生往后推了一个半小时。

大脑接收到蓝光信号,会误以为现在还是白天,于是保持着警觉状态。

整个神经系统都处于兴奋模式,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上升。有个说法特别形象:睡前看手机8分钟,身体要兴奋1小时。

看完手机立刻想睡着?根本不可能。神经兴奋需要1到2个小时才能慢慢平复下来。

眼睛付出的代价

黑暗环境下盯着亮屏幕,眼睛承受的压力比白天大得多。瞳孔在暗处会自动放大,让更多光线进入。

这时候手机屏幕的光直射进来,相当于在暗室里突然打开手电筒,眼睛根本来不及调节。

黄斑是眼睛最精密的部位,负责看清东西。长期这样折腾,黄斑病变的风险能增加67%。

这种病变是不可逆的,视力一旦受损就很难恢复。干眼症的发病率也跟着往上涨,比不玩手机的人高出89%。

眼睛发干、发涩、有异物感,眨眼都觉得磨得慌。

侧躺玩手机的危害更大。两只眼睛到屏幕的距离不一样,受到的光照强度也不同。时间长了,两只眼睛的度数能相差好几百度。

从脖子疼到全身病

躺着玩手机的姿势,脖子几乎都是歪的。

颈部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血液循环变差,乳酸堆积,第二天起来就会感觉脖子僵硬酸痛。

更可怕的是,这种姿势会改变颈椎的生理弧度。

颈椎本来是有个向前的弧度,能起到缓冲作用。低头玩手机时,这个弧度被压平甚至反弓。

现在年轻人颈椎病越来越多,调查发现81%的年轻颈椎病患者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

以前这是中老年病,现在二十几岁就得颈椎病的人到处都是。

记忆力也跟着往下掉。睡眠质量差,大脑就没办法好好整理白天接收的信息。

短期记忆测试的得分能下降31%,明明刚看过的东西转头就忘,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情绪方面的影响也很明显。

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焦躁不安,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焦虑情绪的评分能增加28%,抑郁症状的出现率提升36%。

早上起不来、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整个人陷入恶性循环。

免疫系统同样遭殃。睡眠是身体修复的时间,免疫细胞在这个时候最活跃。睡眠质量差,免疫力就会下降。

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内分泌系统对睡眠特别敏感,月经不调的发生率能提高2.4倍。甲状腺功能出问题的风险增加58%,整个人的代谢节奏都被打乱了。

皮肤状态也会变差。熬夜玩手机,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程度比正常情况高53%。

暗沉、粗糙、长痘痘,各种问题一起来。皱纹能提前5到8年出现,二十几岁的年纪,三十几岁的皮肤。

怎么把手机"关"在卧室外

想戒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光靠意志力是不够的。手机就在枕头边,随手就能拿到,很难抵抗诱惑。

最有效的办法是物理隔离,睡前一小时就把手机放到卧室外面,或者至少放在够不着的地方。

看不见摸不着,自然就不会去玩了。

实在做不到完全隔离,那就做好屏幕管理。手机亮度调到最低,够看清就行,别让屏幕太刺眼。

开启夜间模式或者蓝光过滤功能,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能减少一部分伤害。

培养新的睡前习惯很重要。关掉大灯,只留一盏柔和的小灯。泡个热水脚,做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听听舒缓的音乐,看几页纸质书。

这些活动能帮助身体和大脑逐渐进入睡眠状态,替代原本刷手机的时间。

卧室环境也要调整。保持黑暗、安静、凉爽,这是优质睡眠的基本条件。

窗帘要遮光,噪音要隔绝,温度控制在18到22度之间。给身体创造一个适合睡觉的环境,自然就更容易入睡。

《——【·结语·】——》

睡前玩手机这个习惯,看起来是个小事,实际上牵扯到身体的方方面面。眼睛、颈椎、大脑、内分泌、免疫系统,没有一个能幸免。

年轻的时候可能感觉不明显,身体还能扛得住,等到问题真正爆发出来,想补救就晚了。

放下手机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真正行动起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本文内容综合参考了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神经科、眼科、骨科的临床研究数据,以及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睡眠质量调查报告,相关医学期刊关于蓝光影响生物钟的论文,以及各大医疗机构公布的睡眠障碍与电子设备使用关联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养生   毛病   多久   手机   眼睛   身体   睡眠   颈椎   大脑   习惯   弧度   脖子   白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