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只有苹果可以做到吗?iPhone的VC均热板和安卓详细解析

文 | 小伊评科技


开头给大家放一下来自苹果库克的经典名场面——“只有苹果可以做到”的VC均热板。

库克在这里形容的主要是iPhone17Pro系列新增的VC均热板,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到,库克对于这个设计的赞美之情。

其实,在安卓机型这边,VC均热板其实很早就出现了,目前几乎所有常规手机都会配备VC均热板,几乎已经成了安卓手机的标配。

那么问题来了,让库克如此兴奋的苹果VC均热板和安卓常规的均热板到底有什么差别?今天我们就结合拆机,来好好说说这个事。

我们直接看iPhone17Pro的拆机(视频来自杨长顺拆机):

从拆机上我们可以看出,iPhone17Pro这一次对于散热的设计确实和我们常见的有那么点不一样。苹果的做法是在屏幕和中框架构层之间直接“怼”了一大块铝板导热结构

然后又在这个铝板上分别集成了:电池(不锈钢外壳)以及铝制的VC均热板。然后整块散热层再通过螺丝的方式和中框连接,并不是曾经很多人猜测的一体式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将热量导入到中框上,形成屏幕+中框的双向热传导方式,整体会更注重向中框上导热。

这里我给大家提炼出几个重点(核心差异点):

1、苹果的VC均热板并没有直接放在中框或者屏幕基层上而是和电池组合,单独做了一层铝制“散热”层,这一点和安卓上常见的结构有较大差异,如下图所示,这就是散热层,集成了VC均热板、电池等,通过螺丝和中框连接。

安卓通常都是把VC均热板放在中框或屏幕基层上(不同机型不太一样),比如小米15就是把VC均热板和中框联合在一起了。

2、苹果的VC均热板的表面材质选择的是铝制材质,并没有选择安卓这边常见的铜合金材质(安卓低端机也有不锈钢材质),个人认为苹果主要是为了减重以及焊接的效果考虑。

因为铜合金的密度比铝合金高两-三倍,会更重(铝的密度2.7 g/cm³,铜的密度8.9 g/cm³),但是从导热系数上来说,铜要比铝更好,铜是400 W/m·K;铝是200~235 W/m·K。

3、苹果的VC均热板和整个散热铝板是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紧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起到更好地连接效果,从而提升热传导效率,个人认为这也是没有选择铜质VC均热板的原因(同材质的焊接效果会更好)

但是整个散热铝板和手机中框之间并不是传闻中的一体式设计,而是通过螺丝打孔固定,通过触点的方式和中框连接进行热交换。

4、苹果的整个散热设计对电池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直接把电池通过紧配合和整个散热模组进行密切连接,让他直接成为了整个散热模组的一份子,这个在安卓机型上是很少见的,个人认为这个设计是需要安卓机学习的。

因为电池目前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发热源,


5、苹果对于整个热量的热传导设计进行了比较细节的设计,主要把热量传导到了用户在横握手机时不那么容易碰得到的中间边框区域(导热层等触点也集中在这个区域),其他一些区域会采用一些注塑等方式进行热量阻隔。


说完了苹果,再来看下安卓的,给大家做了一张差异图,如下所示:

整体来说,个人认为这一次iPhone17Pro的散热设计最大的改变并不只是“均热板”,而是整个结构设计的改变。

他通过把VC均热板和铝板紧密配合的方式,将一块铝板变成了大号的“均热板”,从而实现比较高效的散热方式,这个设计确实是全新的设计。

但是至于这种导热方式相较于安卓这边常见的设计方式能强多少,这个确实不好说。就目前的评测结果来看,iPhone17Pro的散热效果相比iPhone16肯定是要强得多的,但是相比于同级别散热比较好的安卓机器来说,倒是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那么大家觉得谁更好呢?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数码   苹果   详细   库克   方式   电池   热传导   材质   热量   屏幕   常见   体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