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照抄中国作业,特朗普打破40年惯例,为了重振美国稀土拼了

曾40年高举 “政府不干预产业” 大旗的美国,为何突然掏出4亿美元入股本土最大稀土商?走上 “政府持股绑定产能” 的路子?

美国总统特朗普

回溯历史,美国对 “产业政策” 的态度曾无比坚定。

彼时的美国政客们或许不会想到,40年后的自己会用 “政府入股” 的方式,布局稀土产业。

正如美媒评价的那样——“美国现在做的,正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稀土领域验证成功的模式”。

而从具体操作来看,美国的 “抄作业” 痕迹清晰可见。

在入股MP材料的交易中,美国国防部将4亿美元可转换股票与产能目标深度绑定,这复刻了中国 “政策目标与市场主体绑定” 的逻辑。

美国本国稀土生产巨头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还规划了“分阶段攻坚”路线:

第一阶段聚焦稀土(以 MP 材料为核心),第二阶段瞄准锂资源(锁定美洲锂业),第三阶段计划覆盖钴、镍等电池原料。

这套 “从关键环节到全产业链” 的布局思路,与中国早年推动稀土 “矿山 - 分离 - 磁体” 全链条发展的策略如出一辙。

就连美国计划设立50亿美元矿业投资基金的动作,也能在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 的运作模式中找到影子。

可 “抄作业” 容易,“抄明白” 却难,美国首先撞上的是审批效率的 “硬墙”。

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

美国尼奥科公司CEO坦言 “在美国开设一座稀土矿至少要29年”—— 光是环保评估、原住民权益协商等流程,就能拖垮项目。

这种制度性梗阻,恰恰是中国通过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审批” 早已解决的问题。​

产业链的 “断裂带” 更让美国头疼。美国稀土商目前本土加工率不足10%,大部分稀土精矿仍需依赖海外分离技术,远未形成中国 “从矿山开采到磁体制造” 的完整链条。

反观中国,不仅在南美和非洲布局海外矿山,还在马来西亚建成稀土分离厂,轻松实现 “海外采矿 + 就近加工” 的协同。

这种产业链韧性,是美国 “单点押注企业” 的模式难以企及的。

特朗普经贸团队

就连美国矿产能源燃料公司CEO马克・查尔默斯,都忍不住 “毛遂自荐”,呼吁白宫 “不要只押注一家企业”,侧面暴露了美国布局的片面性。​

更讽刺的是,美国 “政策狂欢” 与 “产能现实” 的脱节。

受政府入股消息刺激,能源燃料公司股价暴涨近200%,美洲锂业股价飙升超90%,但股价泡沫下藏着残酷的现实:

美国锂产量仅占全球0.8%,稀土磁体进口依赖度仍超80%。

即便苹果、福特等企业与美国本土稀土商,签订供货协议,短期内也难以填补供应缺口。

稀土是打造半导体的重要原料

从里根时代否定产业政策,到如今主动入股稀土企业,美国的转向本质上是对 “中国模式” 有效性的间接承认,也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退潮的信号。

但意识形态的惯性与制度性的缺陷,让美国的 “抄作业” 始终停留在 “形似神不似” 的阶段:

学了 “政府持股” 的表面动作,却没学到 “制度协同” 的内核;

抄了 “产业链布局” 的框架,却绕不开 “审批低效” 的梗阻。

中美关系

当美国还在为环保诉讼、企业争宠头疼时,中国早已通过 “资源 + 技术 + 市场” 的三重优势,巩固了稀土产业链话语权——

这场 “抄作业” 的较量,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美国   作业   稀土   惯例   中国   产业链   磁体   布局   政府   产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