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提醒!给宝宝选奶粉,注意“四要两不要”!

粉哥导读

奶粉是宝宝的重要“口粮”,妈妈们在给宝宝选奶粉时常常陷入纠结:产品这么多,怎么选择一款适合宝宝的?近段时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意发布了一份“选奶提示”,用“四要两不要”为妈妈们指明了科学选购婴配粉的核心方向。这背后有哪些关键细节?又该如何避开喂养误区?今天,粉哥就为大家详细解读,把这份权威提示变成一份简单实用的“选奶攻略”




1.要选注册产品



婴配粉在我国是作为“特殊食品”来管理的,通过新国标注册的婴配粉都有国家颁发的“身份证”,妈妈们可以看罐体上是否有注册号(大多在罐体正面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其组成为“国食注字YP+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并且可以通过第五位数字判断是国内生产还是进口的,若第五位为0则是国内生产,第五位为5则是进口的



如果没有注册号,那这款奶粉可能属于跨境购,跨境购奶粉不需要通过我国配方注册,其生产标准是参考其他国家的,营养成分也是根据生产国的婴幼儿健康需求制定,与中国宝宝的成长需求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2.要看营养成分表



给宝宝选奶粉,核心就是选营养成分,而营养成分表就是奶粉的“营养说明书”。国家婴配粉标准明确规定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需成分的添加量,妈妈们在选择奶粉时不必过于关注这些成分,因为只要是通过新国标注册的奶粉都是符合国标的,能够满足宝宝的基本营养需求。


可选择成分作为奶粉生产企业选择性添加的营养成分,是奶粉配方核心差异化所在,妈妈们选奶粉时可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选择。如果比较注重宝宝自护力,可以选择含有乳铁蛋白、核苷酸、母乳低聚糖(HMO)等成分的奶粉;注重消化吸收方面,则可以关注,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酪蛋白磷酸肽(CPP)等成分;注重脑眼发育的妈妈,则可以关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四烯酸(ARA)、叶黄素等成分。



3.要查保质期、贮存条件和使用说明



奶粉的保质期、贮存条件和使用说明,直接关系到宝宝吃到嘴里的奶粉是否新鲜、安全。


首先,购买时要“看日期”。妈妈们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通常印刷在奶粉罐/盒底部罐装奶粉的保质期一般为24个月盒装则为18个月左右,优先购买生产日期新的产品。同时,罐/盒底部还会有追溯码供妈妈们对奶粉进行全程质量追溯,另外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若出现罐体变形、裂纹甚至破裂的情况,切不可购买食用。



其次,回家后要“会储存”。奶粉拿回家一定要按照标签说明进行储存,一般建议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尤其是开封后的奶粉,取粉后务必要盖紧罐盖,避免奶粉吸潮结块和污染,并且一般要在开封后1个月内吃完,因为超过这个时间的奶粉很可能会出现脂质氧化、微生物污染、滋味变差等,可能导致宝宝胃肠道不适、营养摄入不足等。



另外,冲调时要“讲方法”。要严格按照罐体上的比例、水温和步骤来冲调。如果冲得太浓可能加重宝宝肠胃负担,冲得太淡又可能导致营养不足;冲调水温也是很重要的,像有些奶粉添加了益生菌等成分,水温过高可能会“杀死”这些菌,其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有些妈妈表示奶粉的溶解性不好,其实可能是冲调步骤出了错,正确的顺序是先加水再加粉,如果先水后粉会影响奶粉溶解性。



4.要区分婴配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妈妈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简称“婴配粉”)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简称“特配粉”)可不是一回事。婴配粉适合普通体质的宝宝,而特配粉则是为那些特殊体质宝宝准备的“专属餐”,比如乳蛋白过敏的宝宝需要根据过敏程度选择适度水解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乳糖不耐受则可以选择无乳糖特配粉,对于早产/低体重宝宝也有专门的早产儿特配粉来追赶生长,还有全营养配方、苯丙酮尿症等其他特配粉。粉哥要提醒的是,特配粉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


那该怎么区分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一看名称,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25)规定,特配粉要在罐体明确标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字样以及适用人群;二看注册号,婴配粉是“国食注字YP”开头,而特配粉是“国食注字TY”开头;三看标识,特配粉的罐体上会带有特医食品专属的“小蓝花”




1.不要盲目听信误导婴幼儿喂养的“伪科学”



“米汤可以完全代替母乳和奶粉”“宝宝要经常换奶粉吃”……


在养育宝宝的路上,妈妈们难免听到各种“经验之谈”和“网络偏方”,其实这些都是谣言


其中,“宝宝要经常换奶粉”这一观点是觉得换着吃可以查漏补缺、营养更全面,但其实每款奶粉的营养成分比例和含量都经过精确计算,可以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换奶粉后宝宝的胃肠道需要一定的“适应期”,频繁换奶粉只会让宝宝多遭罪;另外,“米汤可以完全代替母乳和奶粉”这一谣言被市场监管总局特别点名,米汤主要成分是淀粉,缺乏宝宝生长必需的脂肪、乳糖和优质蛋白等营养成分,根本无法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除此之外,像“奶粉冲浓点更有营养”“冲淡一点不上火”等说法也都是“伪科学”,妈妈们一定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不要盲目听信一些谣传。


2.不要过度喂养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总担心宝宝吃不饱,却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过度喂养。过度喂养意味着宝宝摄入的营养远超自身需求,这不仅容易导致小儿肥胖,还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反而影响生长发育。


那如何判断宝宝吃得够不够呢?其实,宝宝自己会给出信号,比如:


①吃奶后会安静睡眠或玩耍,未表现出张嘴、舔手的找奶动作;

②在喂奶间隔期间宝宝没有饥饿表现;

③排便规律且排便量达标;

④精神状态好,活泼爱玩,未出现烦躁、嗜睡等异常表现。


妈妈们也可以根据《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来判断身高体重是否达标,要学会倾听宝宝的需求,不要强迫宝宝每顿都必须喝完“标准量”,要根据自家宝宝的日常习惯和生长状况进行灵活调整




总之,选对奶粉是保证宝宝“口粮”安全的第一步,而避开喂养误区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若妈妈们对于这“四要两不要”还有其他疑惑,欢迎私信或留言!


—END—

文章编辑 |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育儿   奶粉   市场监管   总局   宝宝   妈妈   配方   营养成分   营养   需求   成分   保质期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