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买者自负”“打破刚性兑付”“市场化法治化”本应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健康发展的重要理念,但当这些概念被违法违规者恶意利用,成为收割百姓财富的借口时,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人民利益,坚决抵制这种对金融本质的扭曲。
“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建立在信息充分披露、交易公平公正、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的基础之上。中植系事件中,违法者利用国家信誉系统化背书、虚假宣传等欺诈手段,刻意隐瞒风险,严重破坏了交易的公平性。在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完全违背市场规则的情况下,让普通百姓为违法者的恶意行为“自负后果”,这不是市场规律的体现,而是对百姓合法权益的公然侵害。同样,“打破刚性兑付”的初衷,是为了纠正市场扭曲、防范系统性风险,但绝不能成为纵容违法违规、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当金融产品的风险源于欺诈与违规操作,而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时,必须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让无辜百姓承受损失。
所谓“市场化法治化”,更不是违法者的“护身符”,而是规范市场、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市场化,应该是市场主体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公平竞争;法治化,应当是用法律的准绳来约束行为、保障权益。中植系打着“市场化”的幌子,肆意妄为;个别监管失职者以“法治化”为借口,推诿责任,最终却让百姓成为了受害者。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市场化法治化”的本质要求,必须予以纠正。
保护百姓利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守护人民的幸福生活。百姓将信任托付给政府,将财富投入市场,政府就有责任为百姓营造安全、公平的市场环境。当违法违规行为出现,当百姓利益受到威胁,政府必须挺身而出,严惩违法者,追究失职者,用实际行动为百姓撑腰。启动民生保障基金,从让百姓凭合同直接申请本息兑付,到锁定违法者资产用于赔偿,再到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全链条问责,这些都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
“人民是江山”,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在金融领域,百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辛苦积攒的财富被违法者掠夺,那么金融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国家的根基也会受到动摇。只有坚决杜绝百姓为违法违规者的恶果埋单,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让失职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让百姓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才能真正守住“江山”,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绝不能让“买者自负”“打破刚性兑付”“市场化法治化”这些本应正面的理念,异化为损害百姓利益的工具。政府要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强有力的举措筑牢法治防线,坚决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让金融回归服务人民的本源,让“人民是江山”的理念在金融领域得到最生动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